扫花游 · 秋声

扫花游 · 秋声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着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
秋天的肃杀之声突然响起,渐渐的能听到声音,淅淅萧萧的风声似乎没有停住的意思。这风声惊到了倦于行旅的人。对着油灯望着影子自我感叹,不由得站起来吟诵愁赋。风声断断续续的,便尝试到荒院里仔细听听。可是风声在哪里呢?但庭院里只有高树,还有落满台阶的树叶。 仿佛进入遥远的梦境。正好老来不堪听取凄凉的秋声,有着生病憔悴的样子。本来是山里的庭院。却想到边疆鸿雁的孤鸣,台阶下的蟋蟀的秘密私语。雨打芭蕉之声与雁唳蛩鸣之声相应和。我无处可躲避。这种闲愁,夜越深越痛苦。

秋声:时至秋日,西风起,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曰秋声。欧阳修《秋声赋》云:“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商飙(biāo):指秋风。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因以商指秋季。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杜甫《秋风》诗:“秋风淅淅吹我衣。”欧阳修《秋声赋》:“初淅淅以萧飒。”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倦旅:指倦于行旅的人。 青灯:光线青荧的油灯,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吊影:对影自伤。极言孤独。愁赋:度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宋姜夔《齐天乐》,度郎是指庾信,南北朝文学家,作有《愁赋》。) “断续”五句:欧阳修《秋声赋》:“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断续:意指风声不定时断时续。无凭,无准或不定之义。何许:何处。但:只,只有。 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 老耳难禁:老来不堪听取凄凉的秋声。 边鸿:边塞的鸿雁。孤唳:指鸿雁孤鸣。砌蛩:台阶下的蟋蟀。 “数点”二句:意指雨打芭蕉之声与雁唳蛩鸣之声相应和。数点:指雨滴。更着:更加上。李清照《声声慢》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扫花游·秋声》是宋末元初词人王沂孙的作品。此词咏秋声,感发羁旅之苦,抒写了词人身世漂流、故乡阻隔的戚怆悲愁,仿佛是一篇凄凉的秋声赋。词人在秋声中展开对故乡的想象:孤雁唳鸣,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凄惶孤寂的意味。比之异乡所闻秋声,愁苦交织,令人肠断心碎。思乡或归家能解脱愁怀,岂料客居愁,归家更愁。

王沂孙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猜你喜欢

不离雉堞似山家,消得诗翁著意夸。

水界葱芊成畎浍,天将平远入烟霞。

沙禽暂落分明见,村径相通取次斜。

且莫向南舒望眼,尘埃闤闠事如麻。

()

眉宇巑岏鬓秃残,愧君模写向冰纨。削瓜古有形相肖,掷果今无众聚观。

且可夷犹狎鸥鹭,不消夭矫比龙鸾。去为将相开生面,莫貌山翁骨相寒。

()

扬州梦断十三年,底事犹存未了缘。

不见拥鬟帘下立,断肠骑马过门前。

()

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

劳师向竹颂,清是阿谁风。

()

客子远羁棲,天寒夜幽独。

拥被荐孤枕,感叹不自足。

念怀公平时,书卷共灯烛。

事业志远大,可但慕爵禄。

騕褭头不竽,果此先喷玉。

骎骎官职场,意气已神速。

我方坐困苦,一命线相续。

盗虽哀王粲,屡作碪上肉。

屋庐化飞烟,瓶盎无储粟。

岂不邻北陵,分者谁半菽。

今兹寻友朋,惭甲生面目。

波涛岁云暮,正作垂翅鹄。

公无遂得笑,忍听穷途哭。

()

将道花黄醉彭泽,又还茱紫酌平湖。

诗因得间时为赋,酒为无宾浅浅沽。

蓝天色残千岩柳,霜花催满万汀芦。

间行间坐云和水,不识天工怪我无。

()

先皇原庙俯层阴,肃穆嗣官奉御心。

月露夜零千嶂晓,风泉寒咽九龙吟。

空传遗舄留园寝,犹想呜珂直禁林。

绣草宣台何日事,侍臣唯有泪沾襟。

()

三十六宫台殿。一夜雪华飞遍。旋扑罘罳,更窥疏绮,还绕流苏转。

人世几回惊岁晏。天上春光应先。想白雪歌成,冰颜醉也,谁见春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