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梅圣俞书。宋代。苏洵。圣俞足下:暌间忽复岁晚,昨九月中尝发书,计已达左右。洵闲居经岁,益知无事之乐,旧病渐复散去,独恨沦废山林,不得圣俞、永叔相与谈笑,深以嗟惋。自离京师,行已二年,不意朝廷尚未见遗,以其不肖之文犹有可采者,前月承本州发遣赴阙就试。圣俞自思,仆岂欲试者。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自思少年尝举茂才,中夜起坐,裹饭携饼,待晓东华门外,逐队而入,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其后每思至此,即为寒心。今齿日益老,尚安能使达官贵人复弄其文墨,以穷其所不知邪?且以永叔之言与夫三书之所云,皆世之所见。今千里召仆而试之,盖其心尚有所未信,此尤不可苟进以求其荣利也。昨适有病,遂以此辞。然恐无以答朝廷之恩,因为《上皇帝书》一通以进,盖以自解其不至之罪而已。不知圣俞当见之否?冬寒,千万加爱。
圣俞,即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永叔,即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 东华门,北宋皇城的东门,每三年一次科举考试,最后张榜公布录取名单的地方。 三书,即苏洵所作《权书》、《衡论》、《几策》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空腹一盏粥,饥食有馀味。南檐半床日,暖卧因成睡。
绵袍拥两膝,竹几支双臂。从旦直至昏,身心一无事。
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
君看裴相国,金紫光照地。心苦头尽白,才年四十四。
乃知高盖车,乘者多忧畏。
闲居。唐代。白居易。 空腹一盏粥,饥食有馀味。南檐半床日,暖卧因成睡。绵袍拥两膝,竹几支双臂。从旦直至昏,身心一无事。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君看裴相国,金紫光照地。心苦头尽白,才年四十四。乃知高盖车,乘者多忧畏。
画绣争看负弩驱,先声自昔满乡闾。传家旧有堆床笏,知己今惟一束书。
夜月灯前闻鹤后,秋风江上忆鲈初。到头藏用须由命,且莫区区叹术疏。
呈山斋卫治中。宋代。朱晞颜。 画绣争看负弩驱,先声自昔满乡闾。传家旧有堆床笏,知己今惟一束书。夜月灯前闻鹤后,秋风江上忆鲈初。到头藏用须由命,且莫区区叹术疏。
将军壮年不可羁,走马直上长安西。腰间白羽净如雪,数肋笑射双狻猊。
省中大舅汾阳子,文采风流重当世。两家勋业冠麒麟,晚学王郎更相似。
去年引见蓬莱宫,云衣跪捧瞻天容。归来三军尽呼舞,葛巾羽扇生清风。
将军谈兵用儒术,幕下书生剑三尺。槐阴满地绿如山,醉抚桓筝看空碧。
贽呈平山王万户。元代。陈泰。 将军壮年不可羁,走马直上长安西。腰间白羽净如雪,数肋笑射双狻猊。省中大舅汾阳子,文采风流重当世。两家勋业冠麒麟,晚学王郎更相似。去年引见蓬莱宫,云衣跪捧瞻天容。归来三军尽呼舞,葛巾羽扇生清风。将军谈兵用儒术,幕下书生剑三尺。槐阴满地绿如山,醉抚桓筝看空碧。
暮色上西岭,苍然满平楚。落照四山昏,天阙翠可睹。
楼阁郁参差,岚气翳复吐。云外度钟声,烟中识樵语。
回首窅茫茫,江流自终古。
西风岭。清代。王安修。 暮色上西岭,苍然满平楚。落照四山昏,天阙翠可睹。楼阁郁参差,岚气翳复吐。云外度钟声,烟中识樵语。回首窅茫茫,江流自终古。
桃符星帜漫争妍,万里寒云裹綵烟。海上风波殊不靖,岭南梅信况迟传。
釐分诗稿三叹息,拥对萤屏一惘然。稍喜芸窗闾市近,箫韶递奏太平年。
辛卯岁杪邑中同好约压年字。清代。陈忠平。 桃符星帜漫争妍,万里寒云裹綵烟。海上风波殊不靖,岭南梅信况迟传。釐分诗稿三叹息,拥对萤屏一惘然。稍喜芸窗闾市近,箫韶递奏太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