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梅圣俞书

与梅圣俞书
圣俞足下:暌间忽复岁晚,昨九月中尝发书,计已达左右。洵闲居经岁,益知无事之乐,旧病渐复散去,独恨沦废山林,不得圣俞、永叔相与谈笑,深以嗟惋。自离京师,行已二年,不意朝廷尚未见遗,以其不肖之文犹有可采者,前月承本州发遣赴阙就试。圣俞自思,仆岂欲试者。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自思少年尝举茂才,中夜起坐,裹饭携饼,待晓东华门外,逐队而入,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其后每思至此,即为寒心。今齿日益老,尚安能使达官贵人复弄其文墨,以穷其所不知邪?且以永叔之言与夫三书之所云,皆世之所见。今千里召仆而试之,盖其心尚有所未信,此尤不可苟进以求其荣利也。昨适有病,遂以此辞。然恐无以答朝廷之恩,因为《上皇帝书》一通以进,盖以自解其不至之罪而已。不知圣俞当见之否?冬寒,千万加爱。
()
圣俞足下:离别期间忽然又到了岁晚时节,过去九月里曾经给你寄了信,估计现在已经送达了你那里。我在家闲居过了一年,更加明白了无所事事的快乐,旧病渐渐又消失了,只是遗憾自己废弃在山林之间,不能够和圣俞、永叔一起谈笑,深深地为此慨叹惋惜。自从我离开京城,走了已经两年了,没有想到朝廷尚未把我丢弃,因为我不成材的文字尚且有可取之处,上个月承蒙本州安排打发我入朝参加策试。圣俞自己想一想,我难道是希望参加考试的人吗。正因为我平素不能一心一意附和赞同有关部门的准则,所以到了现在这个窘迫的处境。现在竟然凭着我五十岁又老又病的身体,奔波万里来参加考试,不是被那些山林之间的隐士所轻视嘲笑吗?我反思自己年少时曾经中过秀才,半夜就起身,带着饭和饼,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随着众人一起进去,屈膝坐在位子上,低头按着桌案。那以后每回想到这个地方,就为此寒心。现在我的年岁一天比一天老了,还怎么能让达官贵人们再舞弄他们的文墨,来穷究他们所不懂得的东西呢?并且以永叔的言论和那三篇文章中所说的内容,都是世人所见到的。现在千里迢迢召我来考试,大概是(皇上)心里尚且有所不信任,这就更不能苟且进取来追求那荣华富贵了。过去恰巧有病,就借此辞谢。但是恐怕无以回报朝廷恩情,于是写了《上皇帝书》一封来呈进,以此来辩解自己不到(京城参加考试)的罪过。不知道圣俞应该见到它了吗?冬天寒冷,千万对自己多加爱护。

圣俞,即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永叔,即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 东华门,北宋皇城的东门,每三年一次科举考试,最后张榜公布录取名单的地方。 三书,即苏洵所作《权书》、《衡论》、《几策》

本文为苏洵所作。另有欧阳修所作《与梅圣俞书》等。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猜你喜欢

华堂闻鸟语,隔林送鸡声。悟證无生理,空门掉臂行。

()

趁得君侯争佩时,平皋千晨散瑶卮。

来时马上寒休问,归日兰房梦已知。

不独吴娘夸旧事,重教江上听新诗。

凤书恐逐春风到,催起车输不放迟。

()

外湖里湖花正开,风情满意看花来。白银大瓮贮名酒,翠羽小车歌《落梅》。

身外功名真土苴,古来贤圣尽尘埃。韶光如此不一醉,百岁好怀能几回?

()

进入阁前拜,退就廊下餐。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

却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况当好时节,雨后清和天。

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瓶中鄠县酒,墙上终南山。

独眠仍独坐,开襟当风前。禅师与诗客,次第来相看。

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

年长身且健,官贫心甚安。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

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唯应静者信,难为动者言。

台中元侍御,早晚作郎官。未作郎官际,无人相伴闲。

()

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葛裯耿无寐,坐待山月没。

湿萤飞不起,熠熠依衰草。

劲风西北号,落叶纷可扫。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

登临送将去,非复儿女情。

悬知青海边,杀气横千里。

良时不可失,胡行速如鬼。

()

霜轻两鬓欲相侵,愁绪无端不可寻。秦女红妆空觅伴,

郢郎白雪少知音。长亭古木春先老,太华青烟晚更深。

独向灞陵东北望,一封书寄万重心。

()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

江裹鲈肥味不膻,江头酒美滑如泉。

长桥为席云为幕,祗欠洪崖笑拍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