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论

词论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
本文是李清照所著的一篇关于词的专论文章,创作的年代推断为南渡之前所作。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了词与诗的分野,强调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并在《词论》一文中通过对先前各家的评价中,系统的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 李清照在《词论》中虽然对词在音律、形式上的种种特点作出了较为系统归纳和总结。但没有提及和词息息相关的音乐,也没有系统的阐述如何写词。当然我们考虑到这只是一篇短文,也可以谅解的。《词论》当时流行的词牌曲调中豪放的较少,导致文中评价较高的词家都是婉约为主,为后世豪放派不遵循曲调者所厌恶,更因其一介女流批评大家而被称为“妄评”。 虽然李清照在词论中没有对如何写词进行系统的说明,但人们还是可以通过她的词作看到她对她的《词论》的有力例证。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猜你喜欢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

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

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

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

睡起纱窗对晓奁,暂时初识远山尖。多情笑煞张京兆,应恐香螺涴玉纤。

()

倚阑一览兴无边,好举尊前药玉舡。

一水云昏失罗带,万松风偃舞钧天。

早评月旦参群彦,老上霜鬓近十年。

解后登临都乐事,酣余争恐史君仟。

()

曾向蓬莱解剑装,孤飞爰指白云乡。洞庭巨浪连江汉,岳渚轻烟接武昌。

月下总饶吟兴健,风前同引笛声扬。清光一抹无遐迩,莫听双楼说短长。

()

河梁邂逅话襟期,猎猎西风透裌衣。

酒脸未随红叶醉,乡心先逐白云飞。

客中送客难为别,山上安山胡不归。

借使家书君可寄,此间无复问庭帏。

()

结客纷纷尽侠徒,身随大将执金吾。绿韝白马道傍立,长揖霍家冯子都。

()

白酒方浮玉,白莲仍可人。

赠君飞大白,聊作冷官春。

()

清凉景物出尘寰,古寺楼台未等闲。偶倚画栏来眺远,江云似拥美人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