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

八归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相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尊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残照,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
秋日江流挟带着秋雨,寒冷的沙滩萦绕着水湾,我独自一人登上画阁俯瞰。令人感到愁痛孤独。烟雨迷漾,披蓑撒网的声响,惊动了我的诗兴,却又被飞去的乱鸥,搅得我佳句难续。冷眼尽望,汇入一幅图画之中,隔岸相望,对岸有隐约如云的房屋。我猜想它多半是渔市樵村,在黄昏暮色里竞相燃起了枯竹,升起袅袅炊烟。 自信我风流尚未衰老,就靠持杯饮酒,抚慰我触目惊心的悲凉凄苦。从南陌一声鞭响,经过了几座津渡,幸亏赖有歌女开怀,使我眉展心舒。仅向远方匆匆眺望,已觉得忧愁挂上高树。我实在难以忍受故人远隔天边的事实,望断江淮的群山,不仅看不见她,就连一只传信的大雁也杳无踪迹。

瞰(kàn):俯视。 烟蓑:捕鱼人。烟雨迷茫中身披蓑衣,指渔父。 散响:指渔父撒网入水发出的响声。 乱鸥:群鸥乱飞。 隔岸:对岸。 云屋:苍黑若云之状。 欲暮: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营,晓汲清湘然楚竹。”然,同“燃”。 然竹:烧竹。然,同“燃”。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然楚竹。” 凭持尊酒:凭此酒杯饮酒。 歌眉:指歌歌女之眉。 舒绿:舒展愁眉,古人以黛绿画眉,绿即指眉。 乔乡:此处指故乡。 淮山:指扬州附近之山。 无雁足:古代传说,雁足可以传书,无雁足即谓无书信。

此词为作者随李璧出使金国途中所作。大约在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十月左右。上片写景。“秋江”三句写词人登画阁远瞰秋江寒沙之景。“瞰画阁”句是总领全篇的抒情基调。“烟蓑”三句拓展秋江景物,远处传来迷濛烟雨中渔夫披蓑撒网的声响,它惊动词人诗思,却又被群鸥搅乱,流露出躁动不安的心绪。“冷眼”四句将视野投向隔岸的远景。 下片写羁旅怀人。“须信”三句故作豪旷,尚可凭借饮酒“慰此凄凉心目”,聊解愁独之苦楚。“一鞭”三句追忆离京赴金国的旅程,一路上水陆辗转颠簸,疲劳困顿,幸赖驿馆歌女聊慰情怀。然而,当词人登上画阁“匆匆远眺”,便触发了故国兴亡之感。“应难奈”三句则写心飞天际,望尽淮山,却无法寻雁足将此时此刻的凄凉相思向故人倾诉,留下一片茫然和压抑。全词低回跌宕,疏俊奇秀,写景入画而凄艳,抒情沉郁而深婉,是其抒情词之绝构。

史达祖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猜你喜欢

前年重九日,黄衣携御椠。

抗牍回天聪,批鳞蒙帝念。

虽惭献六箴,犹许疏十渐。

去年重九日,石鼓偿原欠。

菊丛对佳客,萸觞倾旧酽。

一时啸咏狂,万丈词华艳。

今年重九日,龟息静中验。

亭前寒叶落,楼外晴波敛。

故人何殷勤,清樽持潋滟。

思君甲辰疏,拟昔尚方剑。

士锋皆辟易,忠舌为饫餍。

回首今七秋,日月光同掞。

知暂陆浑游,难久承明压。

老我思荷锄,一壑柴桑占。

()

我从省事来,过失恒十九。喜怒朝屡迁,言为夕多苟。

平生昩慎独,即事甘掣肘。孔子万世师,天地共高厚。

颜渊称庶几,好学古未有。我才虽卤莽,服膺亦云久。

胡然弗自力,万化脱枢纽。颓颜无复少,此志还遂否。

岁月岂待人,光阴隙中走。念此不成眠,晨星灿东牖。

()

泪尽西风草木间,游魂暗逐《薤》歌残。

千秋只有无情月,遍照松楸处处山。

()

春来贪起早,春思还缭绕。

一语破春愁,黄鹂韵清浇。

()

荒村日午未开门,雨後余花满地存。

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

()

宦居三载满,严驾出山城。

诗担梅花白,离杯竹叶清。

更筹催客梦,斥堠计行程。

去去骖鸾鹤,长歌上玉京。

()

伏热应难避,幽寻重有期。蓬门经雨静,旅馆见花迟。

世路归能早,才名宦独卑。飘零五湖约,杯酒又何时。

()

平原十日饮,中散千里游。渤海方淫滞,宜城谁献酬。

屏居南山下,临此岁方秋。惜哉时不与,日暮无轻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