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

帝台春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似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漫倚遍危栏,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
春草长满了南面的大路,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渌港,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寒食节里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来到京师的郊野,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可到了如今,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可偏偏又孤苦伶仃。 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过尽了整个黄昏,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瞑。哪里有一点儿她的影踪。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

帝台春: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谓“琵琶有帝台春”此调仅此97字双调一体。全首韵脚属第十七部入声“陌”、“锡”、“职”通韵。 “芳草”句:语出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写春日离别时的景色。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的叫“阡”,东西方向的叫“陌”。 乱红:飘落的花瓣。 盈盈:指年轻女子风姿绰约。拾翠侣:语本曹植《洛神赋》,此指巧遇同游的年轻歌女。 凤城:此指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寒食:指寒食节。 旋:很快,随即。 漫:空自地,白白地。 暮云凝碧:化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句意。写黄昏日暮佳人不见。 拼:割舍。 怎生:怎么能。 鳞鸿:即鱼、雁,古有鱼雁传书的故事,常用来代指书信的使者。

这首词写暮春时节对远在天涯情人的思念。上片点出春愁,写了春愁触发的原因。“芳草”五句以芳草、暖絮、乱红诸意象组合成一幅碧草丛茂,柳絮送暖、落红纷乱的暮春景象;“似知人”者,乃以移情手法赋予无情之物柳絮落红以人的情感;絮飞花落而使人愁,本是寻常蹊径,而这里说花絮知人春愁,从对面落笔。“无力”二字双关,既状人之恹恹愁悴情态,也写花絮飘坠时的轻柔形象。“忆得”五句忆昔比今。 下片具体写相思愁情。“愁旋释”四句以愁、泪生情,愁情乍消,旋又愁绪交织;悲泪暗拭,又悄然滴落,表现出愁情之深长难禁。“漫伫立”三句点明词人倚栏伫望之地,暗示空望暮云凝愁,却不见佳人倩影娇踪,流露出不尽的怅惘。“拼则”四句直抒胸臆,剖诉了词人对相思春愁拼而难忘的复杂心态。全词融情入景,移情于物,写春晚怀旧之情,徐徐道来,设想新奇,是一首颇具特色的长调词作。

李甲

李甲,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中曾记述,李景元在元符(1098—1100)年间曾任武康县令;词存九首,见《乐府雅词》卷下。

猜你喜欢

祀典千年重,严趋二妙同。

马嘶川日堕,路转石林通。

旌旆晴光外,山陵王气中。

云深罗俎豆,霜下肃臣工。

明月帝灵在,高秋天宇空。

瞻依增百感,松丱正悲风。

()

休赋惜春诗。留春住、说与人知。一年已负东风瘦,说愁说恨,数期数刻,只望归时。
莫怪杜鹃啼。真个也、唤得人归。归来休恨花开了,梁间燕子,且教知道,人也双飞。

()

滑台古镇揭高牙,主人贤厚宾友嘉。

公庭退休射堂饮,水深绿李浮甘瓜。

清言妙谕间诙谑,笑语往反何喧哗。

别来汎滥若浮梗,尘愁俗累稠於麻。

提鞭俄苔触风日,惨涩满眼飞埃沙。

朱门湛湛果深浅,门外日拥千余车。

阍人未肯即通刺,指弹手版景欲斜。

就令入见亦何事,气象渺邈凌青霞。

围棋角智财胜负,拙者理与功名赊。

舍之归入户庭隘,爷视青天如井蛙。

后檐数尺地荒秽,不翦欲令生荠花。

当春寂寂但如此,意恐至外逢纷华。

奈何胜友百余里,不可一见如天涯。

何时更共把卮酒,侧身北望空咨嗟。

()

气逸何人识,才高举世疑。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至今孤冢在,荆棘楚江湄。

()

渺渺春湖夕霭浮,落花飞燕打兰舟。

游人半入烟城去,月照笙歌上水楼。

()

腊醅新上口。看书吃果,灯前厮守。残夜新春,只判一声清漏。

不用占鸡卜镜,但愿得、花红人寿。君信否。垂帘一晌,春词琢就。

不解格五弹棋,祇色子玲珑,称伊纤手。玉雪娇儿,可要软饧酥豆。

斜倚薰笼不睡,任消尽、博山香兽。看镜久。青青鬓丝依旧。

()

谁将玉斧伐凌阴,片片清凉似客心。顿使当筵无暑气,宁须到吻失烦襟。

月回汉殿金茎浅,天入峨眉白雪深。岂有热肠消不得,独馀清兴满瑶琴。

()

一曲清商露未收,坐间枚叟泪潜偷。那堪花萼楼头色,半入池塘梦里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