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忆别

清平乐 · 忆别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满满一身。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越生。

清平乐(yu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调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诗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别来春半,指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砌下”句:指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砌(qì)下:台阶下。砌,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 “拂了”句: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雁来”句: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遥:远。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恰如:正像。《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更,越。还生:还是生得很多。还,仍然,还是。

全词写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情,或为作者牵记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猜你喜欢

随身伴,

独自意绸缪。

谁料风波平地起,

顿教躯命即时休。

孰与话轻柔?

东逝水,

无复向西流。

想象更无怀梦草,

添衣还见翠云裘。

脉脉使人愁!

()

今生若是论生前,不是茶神即酒仙。万事有缘君识否?此来为品第三泉。

()

湖头看木翠团栾,总合丹青画里看。冠剑昂然五君子,岁寒长得倚阑干。

()

当时朝士已无多,故里心期柰别何。

不用凭栏苦回首,且来花里听笙歌。

()

寝园三十里,嘉树郁苍苍。不有樵苏禁,谁知是帝乡。

()

病客掩扉卧,时闻车马临。几来燕市里,能识鲁生心。

独树秋先老,浮云昼欲阴。况逢忧国际,谁为访山林。

()

楼上箫声久不吹,梧桐花下立多时。此身岂少双飞翼,不到成双不肯骑。

()

三五容色满。

四五妙华歇。

已输春日欢。

分随秋光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