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
郁金香涂饰在卢家少妇的楼堂,海燕栖息在用玳瑁装饰的屋梁。 在九月的捣衣声中树叶已落尽,思念着在辽阳征戍十年的丈夫。 丈夫在渺茫的白狼河音讯不通,京城中的我总觉日夜过得漫长。 谁能够看见她的孤独她的悲愁,只把那明月清辉洒落在纱帐上。

独不见: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诗题一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 玳瑁(dàimào):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寒砧(zhēn):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 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 音:一作「军」。 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长安大明宫正南门为丹凤门(见《两京城坊考》卷一)。 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教(jiāo):使。 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 更教:一作「使妾」。 照:一作「对」。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刻画了一位对远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闺中贵妇形象。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流黄来烘托离愁别恨。全诗辞藻典雅,华美艳丽,情景结合,意境鲜明,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猜你喜欢

汝别三旬久,家书两度看。帆前江月迥,马首岭云残。

路远愁装薄,秋高怯被寒。孤身千里客,若个劝加餐。

()

日日寻春不觉春,初来江燕自亲人。旧巢何处不飞去,莫是空梁已落尘。

()

帷宫路绕碧池回,水殿风传翠槛开。玉女移根来太华,仙人分露出天杯。

擎将素腕寒相映,雪去轻丝暑乍回。愿比灵龟游叶上,千年长捧帝恩来。

()

屋后青山过雨痕,门前新水赴溪浑。风声偃稻翻平野,日脚穿云射远村。

世路多岐还委曲,长怀最苦是黄昏。家乡迢递音书杳,肠断深林蜀帝魂。

()

高社似东林,修行岁月深。

讲多删旧抄,斋早唤幽禽。

上国名流重,诸方学者寻。

长因对清话,山阁转松阴。

()

孤根悬绕托岩屏,寸土得生真福庭。未敢恃才轻命数,岂将俗理诘苍冥。

溪山久处有清气,人事多争损性灵。自落天涯无挂碍,吟魂欲共远峰青。

()

生来死往迭相送,尘埃野马浮生共。世人都在梦中过,那向梦中还说梦。

卢生黄粱众所嗤,人人卢生自不知。荣华富贵都在念,何当只说卢生痴。

人生出处计已审,萧然一榻只甘寝。此中炯炯自分明,不劳道士授磁枕。

()

分手东华一月来,画船春水奉恩回。计程定过金陵去,新笋鲥鱼对酒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