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八书 · 历书。两汉。司马迁。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十二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少昚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馀乖次,孟陬殄灭,摄提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其后战国并争,在于强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色上黑。然历度闰馀,未能睹其真也。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著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绩日分,率应水德之胜。今日顺夏至,黄钟为宫,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后,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正北 十二无大馀,无小馀;无大馀,无小馀;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 十二 大馀五十四,小馀三百四十八;大馀五,小馀八; 端蒙单阏二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八,小馀六百九十六;大馀十,小馀十六; 游兆执徐三年。 十二 大馀十二,小馀六百三;大馀十五,小馀二十四; 彊梧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馀七,小馀十一;大馀二十一,无小馀; 徒维敦牂天汉元年。 闰十三 大馀一,小馀三百五十九;大馀二十六,小馀八; 祝犁协洽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五,小馀二百六十六;大馀三十一,小馀十六; 商横涒滩三年。 十二 大馀十九,小馀六百一十四;大馀三十六,小馀二十四; 昭阳作鄂四年。 闰十三 大馀十四,小馀二十二;大馀四十二,无小馀;横艾淹茂太始元年。 十二 大馀三十七,小馀八百六十九;大馀四十七,小馀八; 尚章大渊献二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二,小馀二百七十七;大馀五十二,小馀一十六; 焉逢困敦三年。 十二 大馀五十六,小馀一百八十四;大馀五十七,小馀二十四; 端蒙赤奋若四年。 十二 大馀五十,小馀五百三十二;大馀三,无小馀; 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四,小馀八百八十;大馀八,小馀八; 彊梧单阏二年。 十二 大馀八,小馀七百八十七;大馀十三,小馀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 十二 大馀三,小馀一百九十五;大馀十八,小馀二十四; 祝犁大芒落四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七,小馀五百四十三;大馀二十四,无小馀; 商横敦牂后元元年。 十二 大馀二十一,小馀四百五十;大馀二十九,小馀八; 昭阳汁洽二年。 闰十三 大馀十五,小馀七百九十八;大馀三十四,小馀十六;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 正西十二 大馀三十九,小馀七百五;大馀三十九,小馀二十四; 尚章作噩二年。 十二 大馀三十四,小馀一百一十三;大馀四十五,无小馀; 焉逢淹茂三年。 闰十三 大馀二十八,小馀四百六十一;大馀五十,小馀八; 端蒙大渊献四年。 十二 大馀五十二,小馀三百六十八;大馀五十五,小馀十六; 游兆困敦五年。 十二 大馀四十六,小馀七百一十六;无大馀,小馀二十四; 彊梧赤奋若六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一,小馀一百二十四;大馀六,无小馀; 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 十二 大馀五,小馀三十一;大馀十一,小馀八; 祝犁单阏二年。 十二 大馀五十九,小馀三百七十九;大馀十六,小馀十六; 商横执徐三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三,小馀七百二十七;大馀二十一,小馀二十四; 昭阳大荒落四年。 十二 大馀十七,小馀六百三十四;大馀二十七,无小馀; 横艾敦牂五年。 闰十三 大馀十二,小馀四十二;大馀三十二,小馀八; 尚章汁洽六年。 十二 大馀三十五,小馀八百八十九;大馀三十七,小馀十六; 焉逢涒滩元平元年 十二 大馀三十,小馀二百九十七;大馀四十二,小馀二十四; 端蒙作噩本始元年。 闰十三 大馀二十四,小馀六百四十五;大馀四十八,无小馀; 游兆阉茂二年。 十二 大馀四十八,小馀五百五十二;大馀五十三,小馀八; 彊梧大渊献三年。 十二 大馀四十二,小馀九百;大馀五十八,小馀十六;徒维困敦四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七,小馀三百八;大馀三,小馀二十四; 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 十二 大馀一,小馀二百一十五;大馀九,无小馀; 商横摄提格二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五,小馀五百六十三;大馀十四,小馀八; 昭阳单阏三年。 正南十二 大馀十九,小馀四百七十;大馀十九,小馀十六; 横艾执徐四年。 十二 大馀十三,小馀八百一十八;大馀二十四,小馀二十四;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 闰十三 大馀八,小馀二百二十六;大馀三十,无小馀; 焉逢敦牂二年。 十二 大馀三十二,小馀一百三十三;大馀三十五,小馀八; 端蒙协洽三年。 十二 大馀二十六,小馀四百八十一;大馀四十,小馀十六; 游兆涒滩四年。 闰十三 大馀二十,小馀八百二十九;大馀四十五,小馀二十四; 彊梧作噩神雀元年。 十二 大馀四十四,小馀七百三十六;大馀五十一,无小馀; 徒维淹茂二年。 十二 大馀三十九,小馀一百四十四;大馀五十六,小馀八; 祝犁大渊献三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三,小馀四百九十二;大馀一,小馀十六; 商横困敦四年。 十二 大馀五十七,小馀三百九十九;大馀六,小馀二十四; 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一,小馀七百四十七;大馀十二,无小馀; 横艾摄提格二年。 十二 大馀十五,小馀六百五十四;大馀十七,小馀八; 尚章单阏三年。 十二 大馀十,小馀六十二;大馀二十二,小馀十六; 焉逢执徐四年。 闰十三 大馀四,小馀四百一十;大馀二十七,小馀二十四; 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 十二 大馀二十八,小馀三百一十七;大馀三十三,无小馀; 游兆敦牂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二,小馀六百六十五;大馀三十八,小馀八; 彊梧协洽三年。 闰十三 大馀十七,小馀七十三;大馀四十三,小馀十六; 徒维涒滩四年。 十二 大馀四十,小馀九百二十;大馀四十八,小馀二十四; 祝犁作噩黄龙元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五,小馀三百二十八;大馀五十四,无小馀;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 正东十二 大馀五十九,小馀二百三十五;大馀五十九,小馀八; 昭阳大渊献二年。 十二 大馀五十三,小馀五百八十三;大馀四,小馀十六; 横艾困敦三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七,小馀九百三十一;大馀九,小馀二十四; 尚章赤奋若四年。 十二 大馀十一,小馀八百三十八;大馀十五,无小馀; 焉逢摄提格五年。 十二 大馀六,小馀二百四十六;大馀二十,小馀八; 端蒙单阏永光元年。 闰十三 无大馀,小馀五百九十四;大馀二十五,小馀十六; 游兆执徐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四,小馀五百一;大馀三十,小馀二十四; 彊梧大荒落三年。 十二 大馀十八,小馀八百四十九;大馀三十六,无小馀; 徒维敦牂四年。 闰十三 大馀十三,小馀二百五十七;大馀四十一,小馀八; 祝犁协洽五年。 十二 大馀三十七,小馀一百六十四;大馀四十六,小馀十六; 商横涒滩建昭元年。 闰十三 大馀三十一,小馀五百一十二;大馀五十一,小馀二十四; 昭阳作噩二年。 十二 大馀五十五,小馀四百一十九;大馀五十七,无小馀; 横艾阉茂三年。 十二 大馀四十九,小馀七百六十七;大馀二,小馀八; 尚章大渊献四年。 闰十三 大馀四十四,小馀一百七十五;大馀七,小馀十六; 焉逢困敦五年。 十二 大馀八,小馀八十二;大馀十二,小馀二十四; 端蒙赤奋若竟宁元年。 十二 大馀二,小馀四百三十;大馀十八,无小馀; 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 闰十三 大馀五十六,小馀七百七十八;大馀二十三,小馀八; 彊梧单阏二年。 十二 大馀二十,小馀六百八十五;大馀二十八,小馀十六; 徒维执徐三年。 闰十三 大馀十五,小馀九十三;大馀三十三,小馀二十四; 祝犁大荒落四年。 右历书:大馀者,日也。小馀者,月也。端蒙者,年名也。支: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干:丙名游兆。正北,冬至加子时;正西,加酉时;正南,加午时;正东,加卯时。 历数之兴,其来尚矣。重黎是司,容成斯纪。推步天象,消息母子。五胜轮环,三正互起。孟陬贞岁,畴人顺轨。敬授之方,履端为美。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雨中花令 夏词。宋代。王观。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敧寒玉。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国为休徵选,舆因仲举题。山川襄野隔,朋酒灞亭暌。
零雨征轩骛,秋风别骥嘶。骊歌一曲罢,愁望正凄凄。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唐代。卢藏用。 国为休徵选,舆因仲举题。山川襄野隔,朋酒灞亭暌。零雨征轩骛,秋风别骥嘶。骊歌一曲罢,愁望正凄凄。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韩非。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生年七十又周馀,万事从心不校渠。风雨声中长闭户,桑榆影里更观书。
行扶竹杖龙钟甚,病踞藜床偃蹇如。忆昨武夷云满谷,长松千树托巢居。
用韵自述。明代。蓝仁。 生年七十又周馀,万事从心不校渠。风雨声中长闭户,桑榆影里更观书。行扶竹杖龙钟甚,病踞藜床偃蹇如。忆昨武夷云满谷,长松千树托巢居。
月如银镜好当台,酒与金波一色开。
乍似水南清磬发,还疑天末故人来。
花间香雾蜂堪酿,雨后闲云燕欲回。
芦笋正生梅子熟,小池连夜长莓苔。
对月忆家园。明代。沈一贯。 月如银镜好当台,酒与金波一色开。乍似水南清磬发,还疑天末故人来。花间香雾蜂堪酿,雨后闲云燕欲回。芦笋正生梅子熟,小池连夜长莓苔。
一望金铺,接段分邱,长堤短塘。羡欺桃压李,连天烂漫,迎风著露,遍地飘飏。
挑荠才过,踏青至此,试戴钗梁问可妨。花间谱,便君臣悬隔,欲赛姚黄。
何须列幕登场。但唤彻、提壶醉夕阳。看村村榆社,陈茵布褥,年年农月,趁暇寻忙。
寄语高人,莫怀兰菊,妙手唐垓写素肠。留春住,讵菜园羊踏,梦落沧江。
沁园春 同其年咏菜花。宋代。张夏。 一望金铺,接段分邱,长堤短塘。羡欺桃压李,连天烂漫,迎风著露,遍地飘飏。挑荠才过,踏青至此,试戴钗梁问可妨。花间谱,便君臣悬隔,欲赛姚黄。何须列幕登场。但唤彻、提壶醉夕阳。看村村榆社,陈茵布褥,年年农月,趁暇寻忙。寄语高人,莫怀兰菊,妙手唐垓写素肠。留春住,讵菜园羊踏,梦落沧江。
剡渚推冰纸,并州剪水刀。轻明新雅制,丽巧极纤毫。
不让琉璃贵,浑疑锦绣韬。皱纹萦细縠,叠缕引长缲。
花草形相错,鹓鸾势欲翱。腾光宜秉炬,透色贱涂膏。
爱著诗联缀,嫌逢骑驿骚。香风翻玉带,华月涌云涛。
良夕娱佳赏,元臣念小劳。都人应共乐,歌舞送春醪。
次韵王继学参政胡古鱼编修剪灯诗。元代。吴师道。 剡渚推冰纸,并州剪水刀。轻明新雅制,丽巧极纤毫。不让琉璃贵,浑疑锦绣韬。皱纹萦细縠,叠缕引长缲。花草形相错,鹓鸾势欲翱。腾光宜秉炬,透色贱涂膏。爱著诗联缀,嫌逢骑驿骚。香风翻玉带,华月涌云涛。良夕娱佳赏,元臣念小劳。都人应共乐,歌舞送春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