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十表 · 惠景间侯者年表

史记 · 十表 · 惠景间侯者年表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至孝惠帝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竟无过,为籓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及孝惠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若肺腑,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
太史公读有关列侯分封的档案资料,读到便侯时,说道:真是事出有因啊!长沙王被封为诸侯王,著录在法令的第一篇,他的忠诚受到称赞。当初高祖平定天下,功臣之中不是皇室同姓宗亲而分疆裂土受封为诸侯王的共有八国。到孝惠帝时,只剩下长沙王能够保全自己的封国,接连传承五世,最后因为没有后嗣才绝封,自始至终没有犯什么过错,作为国家的藩守,尽心尽职,事情果真就是这样。所以他的德业能使旁系子孙也沾受恩惠,未立功勋而受封为列侯的就有数人。从孝惠帝之初以至孝景帝之末,其间五十多年,追录高祖时遗漏未封的功臣,以及追随孝文帝从代国入继大统的旧臣,孝景帝时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战事中功劳卓著的将相官员,身为皇室骨肉至亲的诸侯王子弟,前来投顺归化的外邦异族的首领等等,先后受封为列侯的有九十多人。现把他们受封传承等情况列表记载如下,这些都是当代有仁义、成大功的人物中比较突出的。

(表略)

《惠景间侯者年表》是《史记》中“十表”的一篇,记载了自汉惠帝到汉景帝之间有功劳者封侯的情况,包括了汉惠帝、吕后、汉文帝和汉景帝四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猜你喜欢

秋眉碧。月明几夜流黄织。流黄织。谁家阑角,乍飘风笛。

锦机羞镊鹣鹣翼。远书漫说长相忆。长相忆。玉笼愁绝,相思声只。

()

淮楚年年一番秋,西风惯识古谯楼。

金汤城壁休清野,玉帐英雄未白头。

霜草万家人冷落,冻云千叠雁绸缪。

中原日即难修整,且对屯兵说近愁。

()

双鹤西南来,盘空结俦匹。悬岩下无地,万古人罕悉。

中有兜罗绵,如鹤飞飞出。我欲乘之起,自试凌空术。

凤皇导我前,虬龙为鼓瑟。忽觉钟声动,仙乐诎然毕。

再拜语诸真,长愿无相失。浣衣赤城霞,晞发榑桑日。

()

萧飒晚风凉,高杠引旆长。岭云残宿阵,陵日湛晨光。

已作依刘表,终须问葛疆。俯身驰万里,未觉鬓毛苍。

()

瞻荆颍兮盘盘,悲淮流兮潺湲。

彼何人兮独安,此何人兮独难。

悼哲人之不反兮,抗灵辔于江干。

()

醉乡即是无何有,欢伯相招归去休。

全以个中为境界,更于底处觅温柔。

()

青山屏绕碧溪湾,不是閒身欲到难。

好容易招才隔水,先茔在望莫凭阑。

三杯便是人閒福,半榻聊分物外安。

扶醉有儿归路稳,不妨风露旧南冠。

()

呼吸湖中水,山椒寄此身。

洞门风雨夜,电火逐霜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