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传·卷一·乾下乾上

子夏易传·卷一·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始降气者也。始而通,终而济,保其正也,故统万物而无外。夫天者,位也、质也。乾者,人也、精神也,有其人然后定其位,精神通明然后统其质,故能云行雨施、生类继续。大明终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隐见而得其变化,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是以圣人之当位也,保合于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终正也。故能首出庶物万国保其安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而不息,天之运也。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初九,潜龙勿用。象曰:阳在下也。
阳气始生,潜而未形,虽德龙德,与众无以异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德施普也。
阳气生物始见于田也,稼者可以乘其时也,惟大人学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见明其道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反复道也。
君子能通天下之志、体天下之变,屈舒用舍唯时进退者也。故当知终之地、守知至之机,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虽在上位反而复守其卑。健于德、敬于人、勤于事上,终日而不懈夕。犹惕然此其道也。虽危,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后其身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进无咎也。
官人者人望其咎也。位高者,主畏其逼也,位革于下也,可无惧乎?位上公也、逼帝王也、可进而谦让恤患,以勤百姓将务时,以进其道也。而犹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渊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大人造也。
阳升而万物相见也,以圣人之大德而为乎天下,明以周之、神以化之,而莫见其状,则智惘辨其处,万物咸仰其宜,利见大人而赖其治也。
上九,亢龙有悔。象曰:盈不可久也。
阳极则消之,盈则亏之,终则始之也。亢而不知,虽尊极天下威大四海,未离于悔也。故圣人与时而消息,则尧授舜、舜授禹,不极于亢,而善其终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阳者,刚德之物也。凡用者皆取象焉,故曰乾坤,其易之门,邪阳肆而不已,则暴时而后动,则治。夫首者事之,倡也。故圣人之治天下也,有以诛乱去恶者也,应之而正,非其倡也。则天下皆覩圣人之用九之无首也。此天之无私矣,天下之归矣吉。何往哉!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善于物治之始也,通其情治之道也,利于物而义归之,守其正则无败事矣。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不易乎世,一世而不可辨也,道未行而名不彰也,世非之而不闷也,吉凶与人同患忧则违之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龙德而成行也。非其位而居君德,谨信以为常,得于正也。存诚以防邪,立于中也。善世而不伐,守其谦也。
德博可施,万物虽利见之,其道未行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位虽高而犹可进也,德之修也,君子之知,在乎几也。上体者,位之大也、难至之地也,而能至之,是其所至而至之,则乃免于悔也,故可与论其几矣。事之难,在乎终也,而能终于下,是素知终而能终也,非义以利人则不能矣。故可与存其义也,进德而不盈也,岂上位而骄乎。安位以自守也,岂下位而忧乎。惕然其危,何咎之有!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上下无常,非求越其群也,所以自进其德,民归之。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类之同、气之合,无情而相从也。清者,本乎天上之道也;浊者,本乎地下之事也。圣人在上,君子、小人各得其所,亲而从其类,而天下定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民归者,位也,亢穷也,何有于民哉!贤人何辅哉!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见龙有君德矣;时舍而不用也;或跃以进其道、行其德而自试飞龙,治在一人也。用九上下皆正,天下得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日中星鸟,春分象也。乾道乃革,革于阴也。位乎天德,高明而周也。时者,天之节也。乾者,中之动也。时有节,动有中,亢则具极矣。乾善用九,周而不殆,天之德也,可以观其则矣。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天之道,不形而善始,故谓之乾。乾始通于物,物得而生也。物利而成,虽利之而纯精不改其正,物自乘其化也。故圣人经营其始终而不失其正焉,情兴于性,大通无累也,故乾之利美矣,安往而不利哉。不言其所利者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夫干,刚健中正,为主纯精不杂之至也。故始终六位,随时发散,能旁通庶物之情。变化乘时,云行雨施而无不及,德之大者也。君子象之,能博其德,乃日可见之行,则民之所利见矣。故能体化合变而治于无形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行未成,则于事不尽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行之成,乃君之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刚者,物之健也,人之难御也,履重刚动而失之咎也,时无止也,人道无息也,故干干。因其时,得其上下,乃无咎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地道以上为用,承天以布生也。天道以下为用,资始而流形于下也。三履于地,守得其处,人道之安,据众之所也。四升上矣,乘重刚矣。上近于天,革于众庶者也。位逼于尊,德崇于人,而犹自疑而不果,在渊而守下,故得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之道、无私之德,而不偏也。而况于中人乎?故能观象立器、征让与时而无差者也。人者神之主也,得于人,鬼神之道可知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亢者直,进而不知退,极穷而悔也。
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进退存亡时之然,于我何有焉。因内外之分明,则保其终而无悔,圣人之道也。
()

卜商

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象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猜你喜欢

逢春忆旧时,爱著旧春衣。雨别如知处,天涯应共归。

驿花留客尽,帆日聚鸦微。岁岁子规鸟,寄巢于此飞。

()

中使传呼喜复忙,尽催歌舞到昭阳。薰炉烟穗须臾散,无奈衣轻不受香。

()

回廊侧。欲辨香踪无迹。秋入蛩声无气力。晓风吹恻恻。

兰烬镫窗狼藉。篱角露珠荧碧。几点流云河汉密。梦痕来处觅。

()

执别而来二十春,忽飞书意一何勤。

四方岂是少贤士,千里犹能思故人。

世态见多知可否,物情谙久识疏亲。

我今老去甘衰朽,无补明时卧洛滨。

()

玉川愤慨宛陵平,治乱无缘共一声。怪事见多翻不怪,掩窗烧烛坐深更。

()

将军者谁沈家郎。学书学剑学渔阳。呼枭喝雉疲夜场。月低日高睡竟忘。

躯干虽小胆则姜。十年从军官参将。杀贼归来坐五羊。明珠芡米侧槩量。

买得绿珠可姓梁。一妻五妾愁专房。广西藤酒世无双。海南红螺不假镶。

直钱虽少贵天生。鹦鹉不谈立酒旁。文犀玳瑁细碎妆。龙脑一缕飞中央。

左县翡翠玉虫螀。右挂镂金小凤皇。回身未步身先锵。盻影入鬓斜月光。

拽郎髭须郎吻张。大卮小卮响喉咙。池中岂少雌鸳鸯。安得老鸧专颉颃。

郎谁与欢思边疆。谁者换马邯郸娼。庐龙将军急才良。见郎谓何用不臧。

且试锁钥扼背吭。分道密云汝往当。汉家猛士守四方。沈郎沈郎不寻常。

我思古人等雁行。吹箫者谁勃丞相。

()

七闽寸土直钱多,况是泉山价倍高。

怪尔小民无别业,如何荒亩长蓬蒿。

()

灯火阑珊清漏急,夜深著体轻寒。个人背立画屏间。

旧红衫袖薄,新绣缕鞋鲜。

一寸横波千丈恨,魂消似削双肩。便蒙怜惜也徒然。

桂堂东畔路,弹泪巳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