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茶

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

  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

  “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次联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

  三联起句写琴,《渌水》古琴曲,为诗人之所爱。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阳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诗人提此曲是为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写茶,“故旧”老朋友、旧相识。“蒙山”指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诗人举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

  但诗人毕竟是标准的儒家子弟,他的辞官亦并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剧的矛盾,各种弊端的呈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出水鳞。葵枝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出城才七里,地僻罕曾守。

孤塔临官路,三门背运河。

钟鸣惊宿鸟,墙矮入渔歌。

醉里看题壁,如今张继多。

()

青蘋风起递秋香,翠盖红妆衬水光。暇日跻攀莫辞数,人生百岁似风狂。

()

上书不得达,生男亦胡为。四十乃一来,对人良可嗤。

戏綵学老子,挽须愧小儿。西山日已薄,乡国归何时。

叹息谓季弟,尔独无分离。承欢廿八载,乐亦安能知。

()

叹笑筵歌席轻抛亸。背孤城、几舍烟村停画舸。更深钓叟归来,数点残灯火。被连绵宿酒醺醺,愁无那。寂寞拥、重衾卧。
又闻得、行客扁舟过。篷窗近,兰棹急,好梦还惊破。念平生、单栖踪迹,多感情怀,到此厌厌,向晓披衣坐。

()

庐山百里蟠穹苍,绝顶阴云常下覆。晴日天风忽扫除,翠壁千层开锦绣。

我来庐山初得君,爱君面有庐山秀。长篇险韵使我惊,忽获风流云散后。

气味清新满牙颊,如入洞庭尝橘柚。梅子如钱柳絮飞,杜鹃哀号山雨昼。

念君明当京邑行,马蹄蹴踏春泥绉。黄陂新息道路迥,野饭藜羹须强嗅。

天街到日夏渐热,车毂相摩汗如溜。丈夫功名非苟取,劝子未用轻蓝绶。

山中五月早归来,涧底清泠当共漱。

()

雾幄绕霓旌,氤氲满太清。龙成云盖引,虎奉岳图迎。

七圣犹同御,三天各异程。试求香案吏,谁是岁星精。

()

天竺如巴峡,画图无此奇。

挂藤伸黑臂,剥果馁黄儿。

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一时。

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

()

华阳真人坐菊斋,一觞还对菊花开。丹霞满面双瞳碧,笑阅人间几去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