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三闾祠。清代。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知己难求”与“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渴望用世界而不得的感情)
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敢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为国尽力,眼睁睁看着楚国为虎狼之秦所灭,最终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最后二句作者触景生情,产生奇妙的联想。(或者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交流)
楚地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人地,那不正是屈原辞赋中常见的贤人君子的象征吗?崩原的不灭的灵魂似乎仍在楚山湘水间徘徊往来。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使得诗人能够实现不同时空的交流对话,一种志士才人被压抑的苦闷得到宣泄,同时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先写故楚之地平旷辽阔,江流蜿蜒,远山逶迤,再由远及近,古老的三闾祠背城而立,借外景之阔大,反衬祠堂的孤小冷凄,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尾句中的“吟魂”在诗中指的是屈原(想象中的屈原)。该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屈原伟大爱国精神的崇敬之情,也有对时局的愤慨之意,还有对屈原悲剧的凄婉之慨。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君家颍川上,时论数八龙。声华自照映,远与高阳同。
季慈又青出,秀气凌秋空。安步可远到,何为菰芦中。
会稽自禹来,山水天下雄。古人每独往,胜事殊未穷。
聊欲因弦歌,登临极江东。超然语高迈,令人愧樊笼。
我昔更此邑,稚年尚儿童。迩来成梦寐,自笑成秃翁。
安得方寸金,换君腰下铜。越吟不自然,极目南飞鸿。
送韩七寺丞知萧山。宋代。刘敞。 君家颍川上,时论数八龙。声华自照映,远与高阳同。季慈又青出,秀气凌秋空。安步可远到,何为菰芦中。会稽自禹来,山水天下雄。古人每独往,胜事殊未穷。聊欲因弦歌,登临极江东。超然语高迈,令人愧樊笼。我昔更此邑,稚年尚儿童。迩来成梦寐,自笑成秃翁。安得方寸金,换君腰下铜。越吟不自然,极目南飞鸿。
一径万松通,钟山俯梵宫。谷声虚应掌,塔影峻凌空。
不坏金身古,无梁宝殿雄。未忘生灭相,长此泣遗弓。
灵谷寺。明代。徐熥。 一径万松通,钟山俯梵宫。谷声虚应掌,塔影峻凌空。不坏金身古,无梁宝殿雄。未忘生灭相,长此泣遗弓。
凿石通泉,编篱护竹,一番梅雨初晴。渐浓阴绿透,池馆愔愔。
望里烟鬟翠湿,蛙声乱、老却啼莺。消长昼,玉笙低按,妨了闲吟。
瞢腾。近来情绪,算不是伤春,底事销魂。恁桃子簟滑,凉浸梨云。
梦断楚天何处,帘栊静、早又黄昏。添惆怅,而今始知,情种愁根。
凤凰台上忆吹箫。清代。袁绶。 凿石通泉,编篱护竹,一番梅雨初晴。渐浓阴绿透,池馆愔愔。望里烟鬟翠湿,蛙声乱、老却啼莺。消长昼,玉笙低按,妨了闲吟。瞢腾。近来情绪,算不是伤春,底事销魂。恁桃子簟滑,凉浸梨云。梦断楚天何处,帘栊静、早又黄昏。添惆怅,而今始知,情种愁根。
聊为汤饼会亲宾,岂敢夸张堕张麟。
汝若上扳曾大父,翁堪下见我先人。
善和书即传家宝,儒行篇方聘度珍。
莫遣父兄被嗤笑,金根谬改作金银。
再次竹溪韵。宋代。刘克庄。 聊为汤饼会亲宾,岂敢夸张堕张麟。汝若上扳曾大父,翁堪下见我先人。善和书即传家宝,儒行篇方聘度珍。莫遣父兄被嗤笑,金根谬改作金银。
郁郁深涧松,冬夏不改青。濯濯江柳花,随波化流萍。
羡彼五陵客,终朝宴芳腥。三楚多秀士,皓首穷六经。
谁为尺一书,荐之升王廷。
送陈文鸣 其一。明代。边贡。 郁郁深涧松,冬夏不改青。濯濯江柳花,随波化流萍。羡彼五陵客,终朝宴芳腥。三楚多秀士,皓首穷六经。谁为尺一书,荐之升王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