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

钓台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

译文

大船只是因为谋利才去,小舟也是为了沽名而来。

先生的品德使往来的人惭愧,他们特地趁黑夜悄悄过钓台。

注释

⑴钓台:相传为汉代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⑵巨舰:大船。

⑶扁舟:小船。

⑷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⑸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赵基严台诗》记“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有过台而咏者曰‘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钓台 创作背景

  此诗另题作“夜发严滩”。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

  此诗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黄墨谷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怒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出卖人民的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猜你喜欢

甲马驱驰已四年,秋风归路更茫然。惭无国手医民病,空有官衔縻俸钱。

湖海风尘虽暂息,江湘水旱尚相沿。题诗忽忆并州句,回首江西亦故园。

()

坐闻车马喧,始觉身已退。免为世人役,未改少年态。

一閒气自充,渺尔千百辈。无求信至乐,造化犹我载。

庭除日洒扫,甚洁颇可爱。意中有高楼,何日果相对。

及时先树木,逸兴谁能败?我怀柳下惠,不易三公介。

()

秋日金华直,遥知玉佩清。九重门更肃,五色诏初成。
槐落宫中影,鸿高苑外声。翻从魏阙下,江海寄幽情。

()

风吹云叶碎,颠倒六花团。腊近先呈瑞,阴消故作寒。

懒游悲季子,高卧愧袁安。出处君休问,长谣向酒阑。

()

一条黑路两人忙,傍晚相看鬓有霜。汝去我来何日了,亏他扯拽度时光。

()

逍遥自在。去去来来无挂碍。一片灵空。处处圆明无不通。无分内外。莹彻周沙含法界。遍照无私。明月高穹秋夜时。

()

剑蒲呈绿火榴红,佳节登临与众同。山水萦回图画里,宾朋笑语翠微中。

悬蒲插艾从今俗,观渡哦骚慨古风。尊酒兴阑人散后,半钩新月照晴空。

()

人生一世。思量争甚底。花开十日,已随尘共水。且看欲尽花枝,未厌伤多酒盏,何须细推物理。

幸容易。有人争奈,只知名与利。朝朝日日,忙忙劫劫地。待得一晌闲时,又却三春过了,何如对花沈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