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闷欲呼天说。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从古难消豪气,也只书空咄咄。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天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

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且整顿、铜琶铁拨。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东去歌残阕。声早遏,碧云裂。

()

  吴藻是个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出色的女词人。在中国妇女文化史上,这是位较早觉醒的女性。女性的觉醒,大抵始自于婚姻问题,但仅止步于此,觉醒尚难有深度。吴藻的女性自觉,可贵的是对人生、对社会、对男女地位之别以及命运遭际的某些通同等问题,都有其初步的朦胧的思考,从而成为这种思索和悟解、觉醒长链中值得珍视的一环。这阕《金缕曲》是《花帘词》中的作品,《花帘词》编刊于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春,也即系吴藻三十岁前所作,而此词编次甚前,乃吴藻二十三岁前后的心声。上片有两个要点,一是“问天”,二是女性自省。问天,是对不公世道的抗议。世道之不公,扼杀才性,对男女其实都一样。然而“豪士气”难消时,最激烈的形态却是“咄咄书空”,那么就没有理由让女性一定要将“愁”视成“吾家物”,没完没了地形诸笔端。这是吴藻对女性弱点的自省。把女性从“愁”中解脱出来,自省也即自强,挣脱的乃是一个软弱的情结。看似平易的词语中跳荡的是颗强毅的心,吴藻是深刻的。下片紧承这自省而来,强化女性自振意识。“英雄儿女”既然“无别”,而且“千秋收场”全皆是泪成血,那么女性红妆们就不必放不下“柔情”,应和须眉男儿一起去唱“大江东去”。人们都熟悉秋瑾女士《满江红》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之句,而吴藻则在大半个世纪之前已有此觉醒则更可贵。吴藻强烈意识到“柔情”、眼泪改变不了“皆成血”的收场,感动不了“苍苍”的。吴藻的能有此震聋发聩之唱,与她介入男性历来独主的文化社会有密切关系。而其之所以得能介入社会文化生活,又是因为有袁枚到陈文述这个鼓励女性文学文化的“性灵”系列的存在,吴藻正是陈文述“灵伯”之女弟子。文学史家们不该轻忽这一事实。

吴藻

吴藻,清(一七九九―一八六二)女。字苹香,自号玉岑子,仁和(今杭州)。人。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尝写饮酒读骚图。著有香南雪北庐集、花帘书屋诗、花帘词、读骚图曲。

猜你喜欢

丽句传人口,科名立可图。移居见山烧,买树带巢乌。

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却思初识面,仍未有多须。

()

宝胯自不乏,山芽安可无。

子能来日铸,吾得且风炉。

夏木啭黄鸟,僧窗行白驹。

谈多转生睡,此味正时须。

()

云龙山下黄茅冈,秋风破帽聊相羊。徐州太守遗石床,烟花十万皆微茫。

白龙帝乡千里长,有客好事遥相望,高歌不乏太守狂。

()

贪山上水楼,一望一层秋。

幽抱发朗咏,惊飞双白鸥。

斯文今寂寞,诸老旧风流。

渔者亦乐此,扣舷清夜游。

()

由来北胜压南强,不信都燕逊洛阳。红紫纷纷都见惯,今朝刮目御衣黄。

()

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

()

闭门忌客各西东,恰值求桑话晚风。遮断绿阴不相见,独横梯影夕阳中。

()

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橹弱无适从。

三老号呼铁缆坠,招头挝鼓驱鱼龙。

千篙撑折百丈断,日暮稍与洪相通。

推移寻尺力千里,时有黄帽来言功。

康庄大逵世不乏,乃独蹇产涛波中。

一官横起险易相,刹那忧喜随儿童。

涨湖连天远目断,且复加饭追萍蓬。

蒲团坐暖看香篆,作止任灭如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