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晓起

蟾宫曲·晓起

恨无端报晓何忙。

唤却金乌,飞上扶桑。

正好欢娱,不防分散,渐觉凄凉。

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

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

惊却鸳鸯,拆散鸾凰。

犹恋香衾,懒下牙床。

()

译文

猛然间窗外传来声声报晓,怎不叫人心头着恼?

那报晓声唤出了太阳,在云树间挂得高高。

欢情正浓,不想分别时刻已到,心头渐渐被愁意笼罩。

千金良宵,再添数刻时分,老天又何必计较?销魂时节,就是多饶一更,想来也不妨大道。

如今恩爱的鸳鸯心惊胆跳,和美的情侣分道扬镳。

叫人舍不得离开被窝,好久才懒懒地着衣下床,挨一刻一刻是好。

注释

金乌:太阳。旧传日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代日。

扶桑:神树名。《山海经》说它高三百里,植于咸池之中,树上可居十个太阳。

闰:在正常的时间中再增加出时间。阴阳:大道,此指道理。

牙床:象牙床。

  这首曲中的“晓起”,意味着男女情侣的“惊却”与“拆散”。起首一句点出“晓”字,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和心绪。晨鸡报晓,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作者在前着一“无端”,在后怨一“何忙”。前者说明了“欢娱”的投入,后者则预示了“分散”的逼近。“唤却金乌,飞上扶桑”是对旭日东升的艺术性说法,也有讳言早晨来临的意味。这是作者《青楼十咏》中的一首,因为是露水夫妻,所以晓起有如此不舍。但全曲无浮浪轻薄之意,感情可谓深挚。元散曲在社会上的传播,青楼歌咏也颇起了一番作用。因此作者选上这样的题目,郑重其事地进行创造,是不该非议或奇怪的。

  作者将“晓起”的“起”字仅在最后两句完成,在此前铺垫了良宵苦短、分别在即的背景,屡述了这一特定场景下惆怅惊惋、难分难舍的细腻心情,构思颇为新颖。尤其是“好良宵”、“喜时节”两句对仗,更是表现出有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的至文妙语。以后贯云石有《红绣鞋·欢情》:“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末句颇为人称道,殊不知实是该曲开了先河。

徐琰

徐琰(约1220~1301年),字子方(一作子芳),号容斋,一号养斋,又自号汶叟,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元代官员、文学家,“东平四杰”之一。少有文才,曾肆业于东平府学。元代东平府学宋子贞作新庙学,请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教授生徒几百人,培养的闫复、徐琰、孟祺、李谦等号称元“东平四杰”,学成入仕后,皆为元初名宦。

猜你喜欢

群峰叠叠起青莲,朝暮溟濛泛瑞烟。岂是孤根沾广润,芳标时映海中天。

()

徘徊向西崦,曲径非一曲。诸峰送寒青,远树拂轻縠。

回望高崖云,无心远相逐。时有微风来,吹雨洒幽竹。

久立石级寒,秋色益苍肃。树杪澈清梵,经堂见幽麓。

稍自理蜡屐,行将悟金栗。萧然空尘思,四顾悄山绿。

()

妾身期不嫁,至老养双亲。

何意赵威后,殷勤问使人。

()

名山有志未能酬,步屧东冈当出游。

小阁卷帘惊鹭起,清池投饵看鱼浮。

西风吹叶空多感,落日衔山尚小留。

儿老戍边归未得,淮南新雁又经秋。

()

桂宫秋燕鹿鸣杯,玉陛春闻绕殿雷。日月九天垂景气,风云四海辱追陪。

当时华国惭知己,今日全身幸匪才。试问陆家亭上鹤,一声宁到洛阳来。

()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

昔日大廷召对策,独草万言吐胸臆。相君手捧频叹嗟,天子亲披动颜色。

御墨题名置上第,赐秩蒙恩官建礼。秋风忆食故乡莼,乞归耻给长安米。

十年不调笑为儒,一岁超迁拜大夫。朝持符玺趋双阙,夜整衣冠别五湖。

隋堤柳暗落花稀,淮浦潮生舟似飞。谁将笔砚先烧却,可使才华让陆机。

()

乍雨还晴,正轻暖轻寒帘幕。时怅望、故人烟水,鹭翻鸥落。老去可堪离恨结,新来转觉吟情薄。况等闲、客里送年华,成挥霍。

天一顾,西南角。人万里,风埃阔。笑长卿归蜀,锦衣徒著。不是等闲螳臂怒,也休刚道鸡声恶。但千年、往事误平凉,今番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