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词

出塞词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

译文

扎紧战袍,系上红缨大刀,打马前行,雪夜度过洮水河。

旗子高扬,连夜冲入单于帐内,砍杀胡兵,宝刀都残缺破损了。

注释

金带:大刀柄上系的红绸子。连环:一种刀。束:捆。

临洮(táo):古县名,在今甘肃省岷县,以临洮水得名,在临河沿岸。

卷(juǎn)旗:指急行军,军旗高高飘扬。

劫:劫持,冲杀。

斫:读zhuó,砍。缺:破损。

出塞词 创作背景

  唐王朝深受西、北少数民族特别是吐蕃君主的侵扰之苦,唐军也不时出击,攻占对方土地。公元八四六年以后,吐蕃内部分裂,接着蕃、汉两族人民起义,赶走吐蕃守将,唐军也伺机进攻,收复大片土地。此诗便作于这一时期,反映了当时这一时期的情况。

  这首诗犹如一幅出征图,给人以强烈的感召力。

  “金带连环柬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这两句写全副武装的将士们出征杀敌。上句写军中将领的装束。诗人不说其头盔铠甲,也不说其长短兵器,只言其腰带,色为金色,质为金属,紧束腰间,提携战袍,仅此一句,就写出一个英武将军的雄姿。下句写骑兵部队出征突出的场景。从“马头冲雪”四字看出,大雪纷飞,唐军赴战之艰辛,骑兵队列,奔腾如潮,直赴敌阵,透出此战必胜的勃勃雄心。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这两句写夜袭敌军营的情景。上句的一“劫”字,写出唐军将士在军旗率领下,直捣敌军最高统帅的营帐,大有出其不意,石破天惊之感,表现了唐军作战的机智和勇敢。“卷旗”,表明将军旗卷在旗杆上,悄然指向敌军兵帐;“夜袭”,是说这次战斗是实行的夜间突袭,看出这场战斗是出其不意,奔袭敌营。下句写唐军闯进匈奴兵营,挥刀舞剑,东杀西砍,敌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这句把诗的激情推向高潮。一“乱”字写出唐军与敌作战的情景,见敌就杀,将宝刀左右挥舞,写出将士饱满的战斗精神。一“缺”字非常传神,写出唐军因砍杀敌兵过多,刀剑竟然为之缺豁卷刃,表明与敌人战斗的激烈和惨重。

  这首诗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重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此全诗神定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我在三川阳。

子居五湖阴。

山海一何旷。

譬彼飞与沉。

目想清惠姿。

耳存淑媚音。

独寐多远念。

寤言抚空衿。

彼美同怀子。

非尔谁为心。

悠悠君行迈。

茕茕妾独止。

山河安可踰。

永路隔万里。

京师多妖冶。

粲粲都人子。

雅步袅纤腰。

巧笑发皓齿。

佳丽良可美。

衰贱焉足纪。

远蒙眷顾言。

衔恩非望始。

翩翩飞蓬征。

郁郁寒木荣。

游止固殊性。

浮沉岂一情。

隆爱结在昔。

信誓贯三灵。

秉心金石固。

岂从时俗倾。

美目逝不顾。

纤腰徒盈盈。

何用结中欵。

仰指北辰星。

浮海难为水。

游林难为观。

容色贵及时。

朝华忌日晏。

皎皎彼姝子。

灼灼怀春粲。

西城善稚舞。

总章饶清弹。

鸣簧发丹唇。

朱弦绕素腕。

轻裾犹电挥。

双袂如霞散。

华容溢藻幄。

哀响入云汉。

知音世所希。

非君谁能赞。

弃置北辰星。

问此玄龙焕。

时暮复何言。

华落理必贱。

()

南人初作相,风度亦高人。直道终难舍,文章自致身。

倾心金鉴录,流涕剑门尘。祠前飞海燕,犹怯玉堂春。

()

采薇采薇,西山之西。

薇死复生,不生夷齐。

陟彼西山,我心悲兮。

()

党人騃很绝无顾,意轻死灰不复然。老夫佣书居沪渎,岁易钜万年复年。

忽闻奉帝奔日馆,坐得国宝俱垂涎。穿窬窃宠各自喜,流毒南北成滔天。

天回地转有新邑,爇天吐燄辉山川。举世惊疑空拭目,自怪熟视无泰山。

东来二帝更携手,此辈眩伏将何言。津沽蜷局有群竖,留取微命思旧恩。

()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

碧玉波光四面寒,虚空簷宇出林端。

尘埃未到交游绝,绕座扁舟与钓竿。

()

槛外西风一夜侵,飘飘那忍更相寻。感逢绝处诗谁胜,愁到浓时酒自斟。

莺逐断烟啼北郭,蝶拖残月过东林。因君检点兴亡事,不觉踌躇费朗吟。

()

桃李墙头,向人都似他年意。舞丝千丈飏晴光,骀青春无际。花气薰然自醉。傍垂杨、行行缓辔。倦游无奈,回首云山,归期犹未。
玉锁楼空,鸟啼花外东风起。少年恩怨付波流,吟望朱阑倚。冉冉尘生客袂。对尊前、高情暂寄。洞天一笑,仙驭乘空,姑峰凝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