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有怀苏州

点绛唇·有怀苏州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

译文

茫茫的明月,这时亦应照在苏州老屋一带的南桥路上。梦中身游苏州熟悉的南桥,无限激动,一觉醒来,却在他乡,泪水像秋雨一般湿透了枕头。

感叹自己不能一生一世住在苏州,很多事情不能如心所愿。遥望秋空,大雁带着萧瑟的秋意飞去,远处的青山已沉没在暮霭之中。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江淹诗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双调四十一字,仄韵。

南桥:苏州城内古桥,词人旧居附近。

吴城:即苏州。

心期:谓两相期许。

将:携带。

点绛唇·有怀苏州 创作背景

  吴文英一生流寓各地,以苏、杭二地为最久,其中特别是苏州,共居十年左右。集中有“十载寄吴苑”之语。他曾在苏州仓幕任职,念念不忘的去姬又是苏州人。在苏州生活的那些年,美女、良朋,给他留下了无数幸福、愉快的回忆。直到晚年,名城美人,江南园林,一直令他怀恋难忘。该词就是词人晚年怀念往事而作。

  词的上片写见月兴怀,由思人梦以及梦后的悲伤,丝丝入扣,言简意赅,又极富艺术韵味。“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两句,见月兴怀,引发作词之灵感。眼前的月色,令词人追思当年苏州南桥附近的街巷。自然唤起他如水的柔情和美好的回忆。“茫茫”,辽阔,深远之意。这里接在“明月”之下,便觉词人有无限感慨。“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两句,言思之人梦。这两句写因怀想入梦,以及梦醒后的伤感。“秋雨”,比喻泪水。“一枕”句,锤炼极工而又不露痕迹,化用李清照词《采桑子·芭蕉》“伤心枕上三更雨”句意,既言梦境之短,又见泪水之多。

  词的下片正面抒发怀念苏州之情,以及难于名状的人生遗憾。“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一韵,正面抒写怀恋苏州。“可惜”二字,既怀恋又后悔,感叹自己住在苏州,情溢于词,见出其恋恋苏州之情,何其之深也。“心期误”,言人事多变。词人本想早归或已拟定回苏州之日,但人事蹉跎,一误再误,竞不能如愿。三个字,寄托了词人的隐痛。一个“心期”,一个“误”字,包含词人人生遗恨。“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二韵,以景结情,无限怅惘尽在不言之中。这等景象,令人兴怀。词人思念故地、故人,渲染得出神入化,缠绵深挚。结句“天远青山暮”,化用欧阳修词《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意。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以时空人事的变化,来反衬词人对苏州的眷念之情始终不变。结构严密,语言自然流畅,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词运笔轻灵,颇见深情和远韵,是一首婉约深曲疏快的小词。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你喜欢

学道本屡空,所积岂为贫。

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

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

江湖挹余波,谓此席上珍。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

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

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法抆拭置前列,

濯以天汉津。斯文傥未丧,

六经要铺陈。大易伏羲祖,

春秋丘明臣。琢磨三益友,

几案增日新。定非注虫鱼,

与世忆凤麟。

()

禀化凝正气,鍊形为真仙。忘心符元宗,返本协自然。

帝一集绛宫,流光出丹玄。元英与桃君,朗咏长生篇。

六府焕明霞,百关罗紫烟。飙车涉寥廓,靡靡乘景迁。

不觉云路远,斯须游万天。

()

山田一雨稻初苏,村景宜添七月图。鸡犬惊喧官牒下,农忙时节隶催租。

()

望穷东北思迢迢,老鹤孤云不可招。二十年前醉泉石,九重天上自箫韶。

扶持元气文章笔,扫荡尘寰花月妖。有个老生东海上,高横青眼看扶摇。

()

一上湖南淀山寺,寺门高开秋树颠。下界云烟惟一气,八方楼阁驻诸天。

无风灵籁时生壑,深夜神龙或起渊。我独题诗此临眺,寥寥宇宙几千年。

()

昆明池里跃金鳞,怒目扬鬐不露身。

想是龙门曾点额,至今羞见钓鳌人。

()

愁云向晚绕荒台,历历斜阳倒影开。红叶似花沿岸发,青山如郭抱江来。

谁怜野客狂兼醉,自向秋风去复回。世路几多穷达感,但登临处且衔杯。

()

妙年文价重和随,不料东家产此奇。

谗者纷纷传有虎,词人往往让于罴。

探囊已足三年艾,补衮那无五色丝。

闻说卜邻王翰了,长卿安敢出偏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