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乾涵坤毓万汇夥,独得为人赖钧播。

八尺身为天地赘,一寸心将天地裹。

道眼自应非肉眼,以心观物无不可。

灵台光尘日月县,肯使一丝挂尘堁。

老寿龟鹤夭蠛蠓,博大鹏鲲小蜾嬴。

王侯云霄纵翱,奴隶泥涂淹坎轲。

雷霆起蛰春生儿,霜露敛华秋结果。

防风九亩霸十围,痿痹支离蹒跚跛。

二五之精形相禅,彼胡魁梧此么麼。

天所赋予各有命,女子岂羡弧矢左。

蝼蚁君臣雁弟兄,道理大处无细琐。

洪纖各遂逍遥游,续凫之颈尔其叵。

徐侯读书得玉匙,圣人门户启关锁。

用宾屡扬北上鞭,大隐荐鼓南游柁。

筑室金陵割钟山,临川僻学百义堕。

千古子在川上心,想见解衣盘礴臝。

梧桐杨柳竹阴间,菱荷叠重花婀娜。

弄丸一卷经世书,内篇外篇夜灯火。

静寂动感来无穷,昭布森列俱帖妥。

通达居然今贾傅,岂容栖迟老江沱。

乘流止坎大厥观,进退久速不预揣。

熏天富贵腊毒味,涎讵肯流颐敢朵。

窗前草青鹿共眠,槛外沙白鸥同坐。

忘机得意茅三间,焉用陶朱西施舸。

况又义方延硕师,乃父析薪子克荷。

此诗{括中加辶}抉宇宙秘,察君襟抱吾亦颇。

()

林巷仍逃俗,结茅池上台。

果花从牖入,巢鸟隔江回。

径僻苔全合,风徐萍半开。

偶嗔双舞鹤,晓践菊塍颓。

()

新花来远喜开封,呼酒看花兴未穷。

年少曾为洛阳客,眼明重见魏家红。

却思初赴青油幕,自笑今为白发翁。

西望无由陪胜赏,但吟佳句想芳丛。

()

孤儿来,乞食一何惨悽。问汝父兄何之,长跪答言:父为酒泉太守,匈奴来遮,贰师入酒泉,血肉付枭与鸱。

有一老胡絷我母,马蹄倏忽不见,隐隐闻啼。兄行贾海南,十载不得归。

人云鲸波山立而血人,安能远相期。孤儿中气咽,不复更致辞。

我有匕首赠女,令从材官雪女仇。迫暮无食,穷冬乏衣。

形容皲瘃尽,手足自相樛。黄泉渐迩,白日易晞。父仇虽重,焉能奋飞。

()

有傅者岭兮,有玄者潭。崒乎琼台与玉堂兮,天垂光而蔚蓝。

宝祲下蟠乎九渊兮,瑰彩上绚乎千岩。羌旁砖轇轕而不漓兮,耿虹贯乎晴岚。

劬玉衡之望气兮,九载旭考而宵参。曰西江之轸墟兮,孕双珍乎泥之潜。

匪珠胎之双止兮,则瑴玉其美兼。帝令雷公以持斧兮,敕阳侯以发函。

逝将修贡于玉府兮,旅清庙而尔瞻。夫何夔魖獝狂之予妒兮,肆为伯明之谗。

蹇诉帝以不好兮,未听六丁之穷探。飞巨石以载震兮,汹怒涛以有严。

连璧毁于石韫兮,双珠裂于波涵。卞和恸以叫帝阍兮,随侯泣以衣沾。

帝亦悲伤而末如之何兮,磔不若魑魅而不厌。安得双珍之再芒兮,迥映乎西江之北南。

()

春风荡漾花如织,排摈深岩天地窄。

桃李芳菲斗艳阳,嫣痕尽染胭脂色。

含丹欲吐娇不胜,獭髓遥分点琼额。

杨妃睡足口无语,嫁作游丝怨风雨。

花神泣罢还欲诉,不愿柔枝荐繁市。

愿得常亲君子傍,秋深静绾紫绡妆。

孤桐独立擎素月,芙蕖零落无辉光。

瑶枝重整临秋水,蓼蒲历历羞无香。

赏心况有双凫仙,琴声夜夜醉婵娟。

碧霞觞泛海棠醉,曲栏丽影何蹁跹。

君不见南朝百里花无数,郁郁纷纷吐烟雾。

载岁无人禁採樵,丹干琼姿尽摧仆。

兰蕙当门动见锄,草门惟叹璇霓卧。

兹花胜植瀛蕊苑,一承顾盼犹未晚。

冉冉临窗如有心,{儇亻换女}舞清歌乐事远。

蔓露凝霜色倍妍,夔州何独无诗篇。

兹花有诗便不朽,吁嗟托根良不偶。

()

不待渔舠唤隔溪,种桃千树正红肥。

山围晓障新图画,花押春班簇紫绯。

池净白鸥相对浴,客来青鸟故双飞。

寄诗为问花前醉,何似天香满袖归。

()

一池清浸藕花月,午夜凉生菰叶风。风月无边诗兴动,品题收拾锦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