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梭

莺梭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

译文

春天,黄莺飞鸣迅速,穿梭于园林之间,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似乎对林间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黄莺的啼叫声就像踏动织布机时发出的声音一般。

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你看那些辛勤的黄莺正忙碌于园林之中,正是它们,费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注释

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形容黄莺往上飞时轻快的样子。

交交:形容黄莺的鸣叫声。弄机声:开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花如锦: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美丽。

织得成:织得出来,织得完。

  这首诗描写了农历三月期间,洛阳花开似锦的美好春光。诗的大意说:黄莺在柳林里像穿梭般地飞上飞下,穿来穿去,对春光有无限情意;不时地发出“交交”的鸣叫声,这声音又好像开动织布机时的响声。农历三月季节,洛阳的花儿万紫千红,开得如同锦绣一般美丽,这些彩锦不知得用多少功夫才能织得出来。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作品。全诗中没有一个春字,而洛阳春天锦绣一样的美丽景色却跃然纸上。诗在这里选取了莺鸟和柳树两种素材。鸟儿在丝丝的柳绦中飞舞,让人很容易得想起丝线织成的绣品,而嘈杂的鸟鸣声也好像机器的声音,因此和莺梭这个题目很贴切。后一句有点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意思,洛阳那么大,莺鸟竟然将它装点得五彩斑斓,那要飞得非常久,花非常多的功夫。而三月的洛阳也是因为有手工业者辛勤劳动才使人们能衣着亮丽,使三月的洛阳真正艳丽似锦绣的。

  黄莺在这里是被赞美的,它的勤劳换来了洛阳的美丽,而这里面如果没有春天的力量,鸟儿固然不会飞来编织锦绣,柳树的枝条也没有翠绿的颜色,织起来也就不会那么艳丽了。所以赞美黄莺其实就是在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赞美春天带来了万物的欣欣向荣。诗人心中对春天的崇敬之情,通过“多少功夫织得成”来表达,一句感叹将情绪宣泄了出来,和前面的诗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这首诗善于用明暗的比喻。把柳莺的飞下飞上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喻作机声,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作锦绣,这些比喻形象、生动、传神。在古代写景咏物的小诗中,这也是很有名的一首。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你喜欢

郊行逢故旧,邀我到柴关。缓踏溪边路,同登雨后山。

竹泉烟冉冉,稻垄水潺潺。沙鹭飞仍下,园蜂去复还。

草间黄犊健,天际白云閒。林壑谁高卧,清风不可攀。

()

南枝春盛,斜斜整整。犹带孤山光景。相逢索笑耐尊空,向老瓦盆中自省。

风霜人老,关河路永。赖得生成惯冷。凭谁移傍太初岩,待雪月交光得影。

()

龙隐晦冥时莫考,龙骧拿攫迹堪惊。

孔明久卧养全德,老子忽飞归太清。

溪上一天常气胜,洞中六月自寒生。

至人不得无情处,甘泽年年洒百城。

()

病起棱层骨数茎,尽情提挈强为生。

思量襏襫当年事,道在大雄山上行。

()

吾道艰难孰使然,忧来真欲问诸天。

方看骢马避桓典,遽为虾蟆赋玉川。

去国身轻宁絜絜,爱君意在故卷卷。

瞿塘滟滪风波恶,百丈孤骞上濑船。

()

我祖文章有盛名,千年海内重嘉声。雪飞梁苑操奇赋,

春发池塘得佳句。世业相承及我身,风流自谓过时人。

初看甲乙矜言语,对客偏能鸲鹆舞。饱用黄金无所求,

长裾曳地干王侯。一朝金尽长裾裂,吾道不行计亦拙。

岁晚高歌悲苦寒,空堂危坐百忧攒。昔时轩盖金陵下,

何处不传沈与谢。绵绵芳籍至今闻,眷眷通宗有数君。

谁见予心独飘泊,依山寄水似浮云。

()

秋雨洒梧桐,西风动杨柳。之子忆南京,开帆潞河口。

平生所相好,不在饯杯酒。持赠岁寒枝,清操期坚久。

()

功名富贵付悠悠,高卧山城又过秋。燕坐香灯为静侣,閒行麋鹿是同游。

青黄草木新霜过,潇洒溪山夜雨收。回首十年梁苑客,枉教白却少年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