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燕子

山坡羊·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

译文

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年年岁岁来来往往把寒热衔来搬去。喃喃鸣叫,忙碌飞奔,春风中堂上翻飞寻找王谢时的繁华旧迹,却只见笼罩在夕照斜阳中的寻常巷陌。兴,见证了许多;亡,也尽由着评说。

注释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喃喃:燕子的叫声。

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王谢:代指高门贵族。

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

  在此曲中,作者托情于燕,抒历史兴亡之叹。燕子有飞迁的习性,秋天飞往南方,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作者用燕子的来去喻示时间的流逝,又赋予燕子以人的视角。

  接着写燕子喃喃细语,忙碌争飞,似乎在寻找王谢繁华旧迹,诉说人间兴亡之事,实际上是移情于燕子,将燕子的本能活动赋予人的主观意识。在只有“巷陌乌衣夕照斜”的无奈失望中,作者更是借燕子的口吻直接诉说历史兴亡的慨叹。全曲紧扣咏燕来怀古,继承了古人却又不拘泥、重复,立意新颖。尤其是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此曲更具婉转、曲折之妙。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是一个对偶句,依旧借助燕子的视角慨叹历史,文学上将这种手法称作“移情”,即将人的主观感受转移到某样事物上,使人物合一,强化情感的表达。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兴亡往事最终都付与评说,人世喧嚣也都归于“喃喃”之语。曲的结尾很有一种有淡世事的超然之感。

赵善庆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猜你喜欢

往闻耆老言,兹洞深无际。

暗中或识路,尘外别有世。

几思绝人事,赍粮穷所诣。

棋终出易迷,炬绝入难继。

孤亭渺云端,于焉小休憩。

凭高眺城阙,扰扰如聚蚋。

尽捐滓秽念,遂有飞举势。

山灵娼清游,雨意来极锐。

蒙蒙湿莎草,浥浥凉松桂。

暝色不可留,怅望崖扉闭。

()

去岁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镜湖西。

信知天地心不易,还有子规依旧啼。

()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饶他紫金身,只是泥与草。

朝来白照面,三十二种好。终日忙波波,忘却自家宝。

()

菊雨凄凄江露凉,客中无酒对重阳。

去年黑发今年白,不似黄花岁岁黄。

()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

瘦筇轻锡共携游,砥柱峰前宿寺楼。

各有溪居懒归去,经旬不是两相留。

()

扑地漫天卒未休,松杉千尺迥堪愁。丹青不作王孙草,老向冰天共白头。

()

曩由清举玉宸知,今觉光荣冠一时。

曾入黄扉陪国论,重求绛帐就师资。

谈文讲道浑无倦,养浩存真绝不衰。

独愧铸颜恩未报,捧觞为寿献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