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旅雁:征雁。这里比喻战乱时人们纷纷南逃。

寒汀(tīng)立:冷落凄清的河中小洲。

鸥鹭:即沙鸥、白鹭。

矰(zēng):用丝绳系住的短箭。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创作背景

  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即是“靖康之难”期间。词人开始南渡,为了描写来时的种种不适,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上阙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阕以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哀鸣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赠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赠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全词处处写雁,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词人写的虽然是个人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与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普遍的意义。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猜你喜欢

凄凄砌里有虫吟,漏尽声声韵转沈。人入梦时初过雁,月当圆处正闻砧。

风微菡萏浮平沼,雨霁梧桐落远林。此夜幽闺偏耿耿,悲秋为感楚骚心。

()

淡饭粗衣随分过。新成就、庵寮一个。静处藏身,十分自在,只恁么、有何不可。
过眼空花都看破。红尘外、独行独坐。也没筹量,也没系绊,更觅甚、三乘四果。

()

一身仕关西。

家族满山东。

二年从车驾。

斋祭甘泉宫。

三朝国庆华。

休沐还旧邦。

四牡曜长路。

轻盖若飞鸿。

五侯相饯送。

高会集新丰。

六乐陈广坐。

组帐扬春风。

七盘起长袖。

庭下列歌钟。

八珍盈雕俎。

绮肴纷错重。

九族共瞻迟。

宾友仰徽容。

十载学无就。

善宦一朝通。

()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

凤箫声断綵鸾来,弄玉仙游竟不回。英气至今留世上,年年化作此花开。

()

百里见青山,言旋谅非徐。

风波仍水宿,龙蛇惊夜居。

明发尤惨淡,川途尚修纡。

水驶凌方约,云寒日未舒。

弥亘多芳草,寂历少畋渔。

寒光冒明湖,朔风转高墟。

旧事成往迹,余生惟读书。

古人不可见,岁暮安所如。

()

竹院鸣钟疑物外,画桥流水似江南。

()

百年身世浑如寄,何处他乡是故乡。

柳态正须春弄色,梅花自与雪生香。

扬雄寂寞玄犹白,贺监风流醉亦狂。

倘许胜缘同晚岁,梨林风致即柴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