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早春

长安早春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

译文

建国立都对应着东井星宿,城池从北辰处开始延伸。

百姓们都在歌颂太平盛世,共同沉浸于正月欢乐春。

黄山树上的冬雪已经化尽,黑水渡口坚冰也已消融。

金沟边青草丛生如迎春到,香花开放陪伴玉楼美人。

眼前无数鸿鸟在空中飞翔,黄莺频频传来美妙歌声。

什么时候能在科举中登第,回家还赶得上柳条清新。

注释

开国:指建国立都。维:连结。一作“移”。东井:星宿名,位处银河之东,也称井宿。维东井,指唐都长安与东井对应。

起:一作“对”。北辰:指北极星。

咸:全,都。

建寅:指夏历正月。

雪:一作“云”。黄:一作“青”。

黑水:此指渭水。津:渡口。一作“滨”。

金埒(liè):指用金堆成的矮墙。

伴:一作“醉”。玉楼:华丽的楼。

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歌:一作“声”。

桂枝擢(zhuó):喻指科举及第。

还:指归家。

长安早春 创作背景

  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编入“省试”类,是作者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的试律诗。考作者生平,可知此诗为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春作者在长安应进士举时所作。

  此诗是命题写景之作,亦是试律诗的主要题材之一。首二联从正面破题,但并非直接点破,而是以“东井”“北辰”破“长安”,以“建寅春”破“早春”,且同时总起全诗。三联承写诗题中的“早春”二字,描写冰消雪融之景。四联具体描摹的是早春时节,草长花开之景,且又加入了人们游春的活动。“迎”“伴”二字都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以人格色彩,使它们显得如此有情、可爱。相对于四联主要描写植物,五联描写的却是春天动物的活动。此联上句是远景的描述,下句由视觉转入听觉,描写了黄莺的啼鸣。末联表面上仍写春色,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早日登第出仕,以有所作为的理想和抱负,也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张子容

张子容,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猜你喜欢

浅水湾清,宝云山丽,岛国烟屿纵横。花香雨过,楼阁倚天星。

珠市光芒射眼,绮罗焕,不夜仙坰。长街里,夷娃浅笑,牵挽犬儿奔。

堪惊。烽火起,犀梳抛垛,鸾镜分形。共烟埋奇舞,歌断雕甍。

可叹南天姹女,遣重嫁,丑发鬅鬙。背灯坐西风雨。

泣失恨困蓬瀛。

()

黄金台上瞻仙仗,野旷风清辇道疏。最爱沙河星月皎,夜深偏照紫宸居。

()

高唐原是梦生涯,绿水红楼第四家。北地胭脂中妇艳,南朝玉树后庭花。

渔郎潜混秦人服,织女偷邀汉使查。惊觉风流真一霎,恼他鹦鹉唤煎茶。

()

笛里笺愁,愁边觅路。蒙蒙一片迷香雾。不堪笔下绘沧桑,哀成庾信江南赋。

舞蝶癫狂,啼鹃凄苦。落红却被东风误。几曾招得古时魂,秣陵春死斜阳暮。

()

十年一别两相过,前想悲欢慷慨歌。

穷去始知风俗薄,静来犹厌事机多。

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万里辛勤君旧识,重江应亦畏风波。

()

昔泝黄牛峡,曾经白鹭洲。

从容参步武,谈笑极风流。

晚预蓬莱客,时从禊祓游。

挥毫看半醉,追想只添愁。

()

西马桥分一水湾,来青亭子在其间。一方席上长留客,三尺窗中只见山。

落地浮云须急扫,当檐繁木要频删。轻岚嫩紫无朝暮,肯与閒情数往还。

()

自因三宿致绸缪,岂为狂风殢客舟。乡国十年思旧雨,河山千里记前游。

黄云酿雪禾将刈,绿雾笼霞橘渐收。离别不堪成怅望,雁孤飞起白蘋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