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

译文

夜幕降临,倏忽间清风吹散了薄烟,在窗棂竹帘之外,渐渐升起了一轮明月。因畏路途杳杳更忧人心未合,即使能结同心,恐不能同处一地。

情义绵绵,思绪翩翩。剪不断,理还乱。云儿啊,再回去只怕了无踪迹(认不得归路)。这样的事、情思应该只有在前世里显现,总是喜欢将两地鸳鸯放一起。

注释

情脉脉:《古诗十九首·摇摇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脉脉,情意绵绵,凝视不语得样子。

忡忡:忧虑不安。《诗经·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碧云”句:谓即使归去夜很难寻得旧欢。碧云,碧空中得云,喻指远方或天边,多用来形容离愁别绪。

“只应”二句:是说男女情事须有缘分,前世有缘今世才能相厮相守。前生,佛教认为人有三声,即前生、今生、来世。生,亦作“世”。前生即前一辈子,对今生而言。唐寒山《诗》之四十一:“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作。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创作背景

  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

  词精粹警拔,甘之如饴。上片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清冷空寂,抒情韵悠意远。“路远人还远”前冠“因惊”,遂得精警拔俗之妙。所谓“人还远”,即人更远也,即心远也。与欧阳修“平荒尽出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意想埒。只是欧词是从闺妇感受言之,柳词则以行人心会出之。俱可称俊语。

  下片妙在后两句,前生有缘爱自可相期,是自慰语,也是祝祷语,更是期待语,语“愿天下有缘得都成了眷属”词异意同,它使全词拔高了一个音节,可堪细味。《全宋词》此词调名下唐圭璋括注一行小字曰:“案此首调名原作《瑞这股》,非,今按律改。”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猜你喜欢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

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

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

舟出嘉禾五里城,僧楼山塔互峥嵘。

酒旗密比随风舞,渔网横拖漾日晴。

画舫贵人帆去稳,单衣游女着来轻。

山歌已接长河堰,到得临平月又明。

()

性正惟中,只这是、修仙秘诀。若稍有偏颇,动生差别。试向动中持得定,自然静里机通彻。会三元、五气入黄庭,金花结。运火功,有时节。海潮生,天上月。那一升一降,复圆复缺。十月工夫无间断,一灵妙有超生灭。更问予、向上事如何,无言说。

()

风中柳絮水中萍。聚散两无情。斜阳路上短长亭。今朝第几程。
何限事,可怜生。能消几度春。别时言语总伤心。何曾一字真。

()

侍节湘南又皖公,髡髦截耳《柏舟》风。百年漆室针神课,四世朱门保母功。

侧叶惯经霜雪劲,铅华还屏珥瑜充。而今皓首归泉壤,留得芳名宇宙中。

()

渊明守穷贱,生平慕黔娄。富贵如浮云,万变纷相酬。

世运自兴丧,常恐德未周。羲黄不可见,日暮怅离忧。

乾坤一东篱,百代无与俦。寄语狂驰子,扰扰将焉求。

()

今朝云裾下星汉,明日冰轮十分满。

今朝海实荐蟠桃,明日潮头千丈高。

君才与月争澄爽,君气如潮同浩放。

如何不着廊庙中,不是考槃岩壑样。

十年立朝儿辈惊,前日欲去亲留行。

我虽流落未足恨,世间那有此友生。

跻堂奉觞祝耆耈,仙骨应须饮仙酒。

潮声不断月长圆,岁岁来为主人寿。

()

陇山高共鸟行齐,瞰险盘空甚蹑梯。云势崩腾时向背,
水声呜咽若东西。风兼雨气吹人面,石带冰棱碍马蹄。
此去秦川无别路,隔崖穷谷却难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