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乌椑珍果益丹名,新折红林蔕尚青。
浆冷夜凝仙掌露,味甘秋割楚江萍。
圆堆玉盌樱难并,賸荐金樽酒易醒。
应念茂陵消渴者,整篮封贮到云扃。
谢人惠三峰朱柿。宋代。陈洎。 乌椑珍果益丹名,新折红林蔕尚青。浆冷夜凝仙掌露,味甘秋割楚江萍。圆堆玉盌樱难并,賸荐金樽酒易醒。应念茂陵消渴者,整篮封贮到云扃。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卜算子 为人赋荷花。宋代。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白杨河上看明月,昔人曾见今人别。茅屋数家河上村,化作三山白银阙。
波平风静棹歌来,万顷冲融镜面开。今夜江南忆游子,空瞻云汉上昭回。
茫茫万里燕齐路,北斗从横泰阶曙。黄河东逝月西流,明日南风过洪去。
白杨河看月。元代。揭傒斯。 白杨河上看明月,昔人曾见今人别。茅屋数家河上村,化作三山白银阙。波平风静棹歌来,万顷冲融镜面开。今夜江南忆游子,空瞻云汉上昭回。茫茫万里燕齐路,北斗从横泰阶曙。黄河东逝月西流,明日南风过洪去。
天开地辟帝王州,河朔风云拱上游。
雕影远盘青海月,雁声斜送黑山秋。
龙冈势绕三千陌,月殿香飘十二镂。
莫笑青衫穷太史,御炉曾见衮龙浮。
开平即事二首。元代。陈孚。 天开地辟帝王州,河朔风云拱上游。雕影远盘青海月,雁声斜送黑山秋。龙冈势绕三千陌,月殿香飘十二镂。莫笑青衫穷太史,御炉曾见衮龙浮。
买船穿僻径,坟古最幽深。
山近风常冷,松蟠昼亦阴。
来时无整骑,骑路有鸣禽。
寄语城居者,何人肯访寻。
裴坟。宋代。俞桂。 买船穿僻径,坟古最幽深。山近风常冷,松蟠昼亦阴。来时无整骑,骑路有鸣禽。寄语城居者,何人肯访寻。
九曲池头。乍书囊镜槛,来伴轻鸥。款烟通列岫,坐月掩层楼。
而今裙屐几淹留。甚时更寻,南朝俊游。閒云换,恁一抹、尚沾吟袖。
携手。相识久。三笔六诗,前度刘郎又。盥研平波,笼镫虚阁,输与者般消受。
我亦春江载扁舟,数弓知傍幽栖否。记重逢,待明年、燕子归后。
换巢鸾凤 恭甫移家秦淮,赋此柬之。清代。冯煦。 九曲池头。乍书囊镜槛,来伴轻鸥。款烟通列岫,坐月掩层楼。而今裙屐几淹留。甚时更寻,南朝俊游。閒云换,恁一抹、尚沾吟袖。携手。相识久。三笔六诗,前度刘郎又。盥研平波,笼镫虚阁,输与者般消受。我亦春江载扁舟,数弓知傍幽栖否。记重逢,待明年、燕子归后。
一束乌薪抵百金,外间风雪政愁阴。
履穿东郭先生病,梅老西湖处士吟。
青帝未教春满目,玄冥还有岁寒心。
蹇驴不踏长安道,恐落泥涂迹愈深。
和子长县尉林同年立春后十日风雪大作访客不。宋代。虞俦。 一束乌薪抵百金,外间风雪政愁阴。履穿东郭先生病,梅老西湖处士吟。青帝未教春满目,玄冥还有岁寒心。蹇驴不踏长安道,恐落泥涂迹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