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燕支:山名,又名焉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
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
白草:边塞所长之牧草。
此诗前两句“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极言塞外荒凉、酷虐的环境,极富塞外色彩,“燕支”“酒泉”,以西域的地名入诗,一望而知是北地边陲一带;“北风”“沙”“白草”,以特殊地域的自然景物入诗,给全诗罩上了一层沙海气息;“吹”“卷”,以独有的狂虐气势入诗,更给全诗贯注了一股粗犷的沙漠的血液。后两句“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长安”与“日光”相比,暗用了晋明帝的典故。据《初学记》卷一引刘劭《幼童传》记载: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问何以异昨日之言。”对曰:“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是以知近。”帝大悦。结句还可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找到影子。如此用典无碍表达,更增诗句的人文气息。
全诗表达的感情虽极为普通,但表达方式却独具特色。以自己所处环境开篇,有一种向友人描述自己生活状况的意思,同时又意指自己在这苍凉、萧索的环境中,十分孤独,因而更加怀念友人,怀念那共处的美好时光;随即的直抒胸臆即是印证了这一意境。抒情中又有对典故的运用,且不着痕迹,浑然天成,更见诗人笔力之深厚。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爱我岩下云,且避秋阳赤。
潭空天镜寒,风过蕙光碧。
松竹长遮天,相逢但挂帻。
山曛猿欲啼,为子扫片石。
赠华子中甫。明代。蔡羽。 爱我岩下云,且避秋阳赤。潭空天镜寒,风过蕙光碧。松竹长遮天,相逢但挂帻。山曛猿欲啼,为子扫片石。
敲冰作砚水,题诗亦何急。山僧亟欲去,童子庭下立。
问讯前村梅,犹带雪花湿。惜别空踌躇,折赠不可及。
赵初心坐中赠中上人一元。元代。黄玠。 敲冰作砚水,题诗亦何急。山僧亟欲去,童子庭下立。问讯前村梅,犹带雪花湿。惜别空踌躇,折赠不可及。
为鹤不能白,安用苍其形。厥顶又不朱,无乃盗虚名。
雌雄守枯木,绝意冲太清。夜号如婴儿,聒我梦寐惊。
日欲火其巢,念汝雏方生。亟宜罢吻噪,报我存养情。
夜闻苍鹤唳。宋代。孔平仲。 为鹤不能白,安用苍其形。厥顶又不朱,无乃盗虚名。雌雄守枯木,绝意冲太清。夜号如婴儿,聒我梦寐惊。日欲火其巢,念汝雏方生。亟宜罢吻噪,报我存养情。
青帝更新,朱颜非故,韶光老去难回。正花灯照夜,箫鼓如雷。
巷陌人人欢畅,酬佳节、舞榭歌台。寒炉拥,谁其知我,心死如灰。
摧颓。行年五十,叹过头又二,眉未曾开。但一生胸次,块垒成堆。
大似空山老衲,恹恹守、土木形骸。惟相称,层冰积雪,僵卧寒梅。
凤凰台上忆吹箫 新岁作。清代。张令仪。 青帝更新,朱颜非故,韶光老去难回。正花灯照夜,箫鼓如雷。巷陌人人欢畅,酬佳节、舞榭歌台。寒炉拥,谁其知我,心死如灰。摧颓。行年五十,叹过头又二,眉未曾开。但一生胸次,块垒成堆。大似空山老衲,恹恹守、土木形骸。惟相称,层冰积雪,僵卧寒梅。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鹧鸪天。金朝。元好问。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