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展开阅读全文 ∨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创作背景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猜你喜欢

道人居住碧湘湾,清夜月明摇佩环。出门倒拄九节杖,辞家却入三茅山。

开笼放鹤横江去,写檄收龙带雨还。便拟访君吹铁笛,青松白石往来间。

()

载酒蓬扉下,烽尘正此时。将军勤破敌,野客废谈诗。

久坐丛花烂,狂歌白氎欹。边尘犹未静,吾敢道归期。

()

万里征帆渡越江,兹游奇观世无双。海中蓬岛金银阙,天上玉堂云雾窗。

吾道政须求柱石,诗坛从此避旌幢。青林白谷归休地,怀抱因君得暂降。

()

御盖忽上澶州城,嵩呼动地声雷鸣。孤注一掷得全采,莱公手眼原分明。

不尔六飞走楚蜀,岂待高宗弃雨京。功高谤速易媒糵,好刚使气微骄矜。

瘿相何尝是裴度,文皇早已知魏徵。建储三言决大计,宰相进贤不用例。

大节无惭社稷臣,廷辩翻输雀鼠智。张咏临歧教读书,魏野修笺劝避位。

天书但解献朱能,犊车讵料藏丁谓。蒸羊远饷拂须儿,闭门纵博如当时。

蜡泪成堆醒大梦,犀带束腰知死期。欲拜华州相公墓,请读皇祐旌功碑。

()

分外僧家好,如今更住山。都无城市闹,只有水云閒。

打供随缘后,罢参开净间。纷纷底荣宦,何事复相关。

()

野性从来只澹如,奉身求足不求馀。清风明月三间屋,赤轴黄签一架书。

午睡爱茶鱼眼细,春餐费笋锦皮疏。比惭多病仍多告,犹拟分司洛下居。

()

桃根桃叶斗春葩,《水调》河传穆护砂。

无限江南新乐府,君王独赏《后庭花》。

()

飘零何足怪,丧乱故应宜。

炙手宁为盛,张罗未必衰。

篇章怀杜牧,游说鄙袁丝。

钟鼎山林事,胸中自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