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春事二首。唐代。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片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春事:春色、春光。
恬:这里指风柔和。
衣桁(héng):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发:绽放。
这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不能算作组诗,只是编辑者的凑合。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岑参由匡城至大梁。次年春,游梁园,第二首诗即作于游梁园后,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残雪净园池,春风动柳枝。
贫还存旧业,身老见清时。
留客尝新酒,教孙诵古诗。
青山频在望,思欲问归期。
偶意。元代。韩奕。 残雪净园池,春风动柳枝。贫还存旧业,身老见清时。留客尝新酒,教孙诵古诗。青山频在望,思欲问归期。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
长相思。宋代。林升。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
荒凉台阁追随事,懒慢江河放逐臣。
应是主人怜寂寞,僦居仍有小园春。
竟陵僦舍仍有小园景物颇佳。宋代。张耒。 荒凉台阁追随事,懒慢江河放逐臣。应是主人怜寂寞,僦居仍有小园春。
大龙来下界,忽阻松毛阴。凉气度香气,古心清热心。
雨馀添鬣翠,风至应涛吟。祗恨宵分后,明蟾不可寻。
消夏什器偶赋同嶰谷兄弟五首 其三 松篷。唐代。全祖望。 大龙来下界,忽阻松毛阴。凉气度香气,古心清热心。雨馀添鬣翠,风至应涛吟。祗恨宵分后,明蟾不可寻。
滇海横波摇远天,青峰影在柁楼前。汀蘋袅袅风色起,崖草凄凄春兴连。
渔父濯缨歌鼓枻,姹女当垆工数钱。醉归不嗔无两炬,东塔巳高西月弦。
春泛晚归。明代。杨慎。 滇海横波摇远天,青峰影在柁楼前。汀蘋袅袅风色起,崖草凄凄春兴连。渔父濯缨歌鼓枻,姹女当垆工数钱。醉归不嗔无两炬,东塔巳高西月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