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不死君难

晏子不死君难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译文

崔武看见棠家遗孀就喜欢上她,便娶了她。(齐国国王)庄公与她私通。崔武杀了他。

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

他家的佣人说:“(你打算)死吗?”

(晏子)说:“(国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吗,我干嘛死啊?”

说:“走(离开齐国)吗?”

(晏子)说:“我有什么罪吗,我为什么要逃亡?”

说:“回家吗?”

(晏子)说:“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众的君主,难道是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君主?君主的职责要主掌国家。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就该随他死,为国家社稷逃亡就该随他逃亡。如果是为他自己死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去担这份责啊?况且他人立了君主却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随他去逃亡呢?

我将回什么地方啊?”

(崔大夫家的)门打开(晏子)进入,(晏子)将(国王的)尸体放在腿上哭,(哭完后)站起来,一再顿足离去。

别人(还)说崔先生你一定要杀他(晏子)的。崔先生说:“(他)是民众指望啊,放了他得民心。”

注释

崔武子:齐卿,即崔杼。棠姜:棠公的妻子。棠公是齐国棠邑大夫。

取:同“娶”。棠公死,崔杼去吊丧,见棠姜美,就娶了她。

庄公:齐庄公。通:私通。

弑: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晏子:即晏婴,字平仲,齐国大夫。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

其人:晏子左右的家臣。

君民者:做君主的人。

实:指俸禄。

昵:亲近。

庸何:即“何”,哪里。

兴:起立。三踊:跳跃了三下,表示哀痛。

望:为人所敬仰。

舍:释放,宽大处理。

  齐庄公为了偷女人而被杀,死得下贱。晏子既不为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文章三问三答,答中有反问,最后归结到“社稷”二字,波澜起伏,论旨鲜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你喜欢

白酒方浮玉,白莲仍可人。

赠君飞大白,聊作冷官春。

()

清凉景物出尘寰,古寺楼台未等闲。偶倚画栏来眺远,江云似拥美人鬟。

()

沈醉西风有底愁,冰轮重见月如钩。炉藏桂烬香犹爇,镫灺兰缸焰未收。

可忆婿乡骑竹马,难从童阜问金牛。输他意绪澄于水,静夜吟诗独倚楼。

()

帝祚隆三叶,仁风被九垠。泥金封禅后,汗简典坟新。

祖训敷皇极,奎星耀紫宸。儒家尊首志,文论歉前尘。

好生兵遂偃,崇俭俗还淳。传宝参河洛,重光待圣神。

求讲深紬绎,退访极咨询。治绍尧稽古,欢谐舜事亲。

披编兹有获,彻卷岂辞频。锡予恩波浃,荣华宴俎陈。

奏诗无杰句,拜手愧名臣。

()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

閒来当暑起清风,乾巽相逢自化工。兀兀端居洵适适,羲皇何必北窗翁。

()

岸草摇薰,衢尘漾暖,梅天十日长晴。自楝花开后,午倦难醒。

强把雕栏闲凭,又宛忆、去夏蝉声。轰雷骤,满庭跳雨,砌响檐鸣。

神清。暑归甚处,更几阵横风,衣袂凉生。趁画帘半飏,扑入蜻蜓。

多少华堂绮阁,抛纨扇、玉腕初停。浓云散、斜阳影底,屋角犹明。

()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凿断玉潭盈尺水,
琢成金地两条冰。轮时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
几度夜深寻不著,琉璃为殿月为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