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猜你喜欢

南屏山高,西湖水急。还闻偃溪水声么,从者里入。

()

破懒寻春远,招携石竺间。兴高即暇日,地辟况禅关。

树里千声鸟,尊前一带山。登楼凭眺远,不负此官闲。

()

城上乌啼正夜分,归魂遥逐楚江云。故园春笋空成竹,冷雨凄风不忍闻。

()

幽居尘事少,到处幸年丰。夜雨时听竹,寒烟晓看松。

牛眠青草坂,樵唱白云中。田父遥相迓,开樽一笑同。

()

藕花衫子柳花裙,多著沈香慢火熏。
惆怅妆成君不见,空教绿绮伴文君。

()

对奕识君始,追思廿载前。征联频获奖,设帐育群贤。

身后无长物,平生不受怜。文人乃偏窘,吾欲问青天。

()

春深易雨况依山,雨后诸山各静閒。柳伴歌莺偕洗渴,花同征客共清颜。

尘光稍逊烟光满,野色相兼暮色还。颇怪陵阿知浅露,黄昏独下白云关。

()

衰老归休矣,公曾怂恿之。

门无今雨客,笥有隔年诗。

友课招魂些,儿徵积善碑。

白头哭同社,心折可胜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