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南柯子·怅望梅花驿。宋代。范成大。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惆怅的望着梅花驿,专注的看着开有燕子花的绿洲。祥云下面有高楼大厦,可惜高楼不是用木兰木做的。
想用缄帛写信可是离双鱼很遥远无从寄信,于是秋叶都红了也还没写。想借助江水寄托离愁别绪,可是江水是向东流的哪里能够流向西边呢?
驿:驿,音亦,驿站、传舍,古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途中暂息住宿之所。古驿传有亭,故又称驿亭。清末置邮局后始废。
杜若:燕子花也。
双鱼:指传书信者。
这是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作品。上阕从男主人公起笔,下阕则落在女主人公身上,两阕遥相呼应,如倾如诉。上阕描绘了男主人公的惆怅先是从描摹情态入手的,“怅望梅花驿”,是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的典故,说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满怀惆怅:“凝情杜若洲”,取《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之意,欲采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却也无从寄去,徒然凝情而望。来鸿不见,去雁也难,终于,他从深思回到了现实:距离阻隔了一对情人,难以相聚。四个长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组逐渐推近的镜头,在令人失望的结局上定了格。
如果说男主人公的愁绪是悠长而缠绵的话,那么,女主人公的思念则显得炽热急切,字里行间,流露出思妇坐卧不宁百般无奈矛盾心理。“缄素”、“题红”两句用的是书信往来的典故,“远”、“秋”二字,巧妙地点出了她与情人之间音讯断绝的愁绪。最后,焦虑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伴着情人远行的江水,但愿它能带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头的流水和着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终使这段爱情以悲剧作结。不过留在读者记忆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叙事,而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恋歌。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认为:“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无论是表述两人不能相见的痛苦,还是诉说那无边的思念,作者都写得含蓄蕴藉。如“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高楼”指女子居处,木兰舟代喻出游男子:“高楼”与“木兰舟”的距离点出了他们无法相见的残酷现实,“不近”一词用在这里,给人一种语尽意不尽的境界觉。全词没有一处用过“思”字,但字字句句却充满了思念之情,这表明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主旨,又保持了词的特点——清远空灵。
作者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单调。如“梅花驿”、“杜若洲”都是虚指,但又与双方远隔,托物寄情密切相关,写女主人公无人传递书信所选用的“双鱼远”、“片叶秋”以及“江已东流”也都属虚拟,但却和她盼望与情人通信的现实十分吻合,这些虚实的统一,不仅有助于表达男女双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实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运用典故也有创新,词中所用大多为常见的典故,但在作者笔下,别有一番情趣。如“双鱼”、“题红”两典的原意都形容书信传情,平安抵达对方手中,而作者却以“远”、“秋”二字平添了悲剧的韵味,颇有新意。
词中虽有典故,但却一样明白,“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两句,借鉴了白居易“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如同已出,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很妥贴地体现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笑指斜阳天外山,无端长作翠眉攒。岂知男子桑蓬志,万里东西不作难。
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二。宋代。朱熹。 笑指斜阳天外山,无端长作翠眉攒。岂知男子桑蓬志,万里东西不作难。
年年塞草欲秋时,左右红旗说战机。
介胄粗官应有语,而今宰相好吟诗。
和颜长官百咏·边庭。宋代。朱继芳。 年年塞草欲秋时,左右红旗说战机。介胄粗官应有语,而今宰相好吟诗。
晴雪溪扉锁翠萝,东风轻透老渔蓑。偶逢花县前驱马,快睹于陵昔日鹅。
粟帛共瞻明诏渥,闾阎尤借长官摩。愿将一掬安怀念,遍与吾民作诵歌。
伍大尹莅乡以鹅寿孙屏岗老者。明代。区元晋。 晴雪溪扉锁翠萝,东风轻透老渔蓑。偶逢花县前驱马,快睹于陵昔日鹅。粟帛共瞻明诏渥,闾阎尤借长官摩。愿将一掬安怀念,遍与吾民作诵歌。
湖僧骑牝马,相送石门峰。欹仄乱石路,日瞑渔樵逢。
苍茫翠微里,风落青山钟。羡尔岩居者,终期尘外踪。
下南湖。明代。李梦阳。 湖僧骑牝马,相送石门峰。欹仄乱石路,日瞑渔樵逢。苍茫翠微里,风落青山钟。羡尔岩居者,终期尘外踪。
潜山之水兮声潺潺,溪翁何在兮声可观。昔之隐于此地兮应甚安,后世之人兮因名亭以考槃。
元默书来作溪翁亭成且索诗因寄四章 其二。宋代。韩淲。 潜山之水兮声潺潺,溪翁何在兮声可观。昔之隐于此地兮应甚安,后世之人兮因名亭以考槃。
自少相从安乐窝,冬无炉火奈伊何。能将蟹眼汤吞尽,不怕龙须席冷多。
身在提撕明似拭,口当输写气犹和。寒宵得汝常安寝,一任人嘲春梦婆。
和儒。明代。杨守阯。 自少相从安乐窝,冬无炉火奈伊何。能将蟹眼汤吞尽,不怕龙须席冷多。身在提撕明似拭,口当输写气犹和。寒宵得汝常安寝,一任人嘲春梦婆。
太湖畴昔吾曾游,东洙西崦入湖陬。小从悬木望缥缈,洞庭云飞天际流。
茆公见我招手迎,惜也欲渡无扁舟。愤将湖水一口汲,喷济万物泽九州。
三十年来抱孤志,时不可得徒淹留。披图宛见蔡氏裔,四时始悟功成休。
高踪已逐鸱夷去,至今芳躅留橘洲。还闻橘洲邻夏湾,一水旁通流玉沟。
两山对峙深门阙,瑞气浮空如蜃楼。橘洲居士称时清,五湖波浪谢五侯。
花开花落记年华,玲珑硕果斜阳收。自非田桑八百之草庐,即为木奴过千头。
居士居士谁与俦?自受天乐无人休,北圃南田游寿乡,一声长啸如鸾凰。
俯视夫差避暑湾,豪华既尽何荒凉!吴王越相俱寂寞,惟有震泽春天三江瀼瀼之流长。
居士有子曰九逵,隐居肯构以肯堂。通籍于今留翰苑,君子福泽殊未央。
乘风飞锡欲与去,令我三十载幽期一日偿。当时请扫茅公坛,分我地亦何伤?
题橘洲居士别业图。明代。湛若水。 太湖畴昔吾曾游,东洙西崦入湖陬。小从悬木望缥缈,洞庭云飞天际流。茆公见我招手迎,惜也欲渡无扁舟。愤将湖水一口汲,喷济万物泽九州。三十年来抱孤志,时不可得徒淹留。披图宛见蔡氏裔,四时始悟功成休。高踪已逐鸱夷去,至今芳躅留橘洲。还闻橘洲邻夏湾,一水旁通流玉沟。两山对峙深门阙,瑞气浮空如蜃楼。橘洲居士称时清,五湖波浪谢五侯。花开花落记年华,玲珑硕果斜阳收。自非田桑八百之草庐,即为木奴过千头。居士居士谁与俦?自受天乐无人休,北圃南田游寿乡,一声长啸如鸾凰。俯视夫差避暑湾,豪华既尽何荒凉!吴王越相俱寂寞,惟有震泽春天三江瀼瀼之流长。居士有子曰九逵,隐居肯构以肯堂。通籍于今留翰苑,君子福泽殊未央。乘风飞锡欲与去,令我三十载幽期一日偿。当时请扫茅公坛,分我地亦何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