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初晴,诗人午睡醒来,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诗人说这是他的老相识,来偷偷访问他了。
新晴: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青苔:苔藓。
梦余:梦后。
李白《春思》诗说:“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这里说南风是我的老朋友,是反用其意。唐人薛能《老圃堂》诗道:“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一本正经地埋怨春风吹落他正在阅读的书,这里的构思与薛诗相近,但称南风为老朋友,说它招呼不打一声,推门而入又翻书,比薛诗更见机趣活泼。又,宋释显忠《闲居》诗:“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贺铸《题定林寺》诗:“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句意也相近,可比读。
第一句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相反,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青苔满地”,比起刘禹锡“苔痕上阶绿”来,这“苔”要多得多。同样描写幽静的境界,无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无苔以表现“净”,刘禹锡用上阶绿之苔写独处陋室之“静”,这首诗满地之苔则因久雨初晴,其中差异不能不辨,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二句写午梦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一树碧无情”,但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经过长时间雨洗之后,树更是绿油油的,多么令人惬意!诸葛亮高卧隆中,一觉醒来,不是还高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吗?想到这,诗人会心地笑了。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这样写并非诗人首创,发明权当属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李白的《春思》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融薛、李诗句于一炉,经过锤炼锻造,又添上绝妙的“偷”字,表达效果远远超过了原作。这绝不是“偷”,而是创新。
而诗人在《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中又用这一意境,写了:“杖藤为笔沙为纸,闲理庭前试草书。无奈春风犹制肘,等闲撩乱入衣裾。”可见,诗人对这一意境和这一手法是情有独钟。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偷开门户又翻书”来得更自然亲切,也更有趣些。
清风翻书固然有趣,但也曾翻出莫大的悲剧来,金圣叹的“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翻出个文字狱来,丢了脑袋。悲乎,秦始皇首创的中国文字狱!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明明我周王,四国文德抚。
昭假天所监,时生仲山甫。
训仪系力式,刚柔不茹吐。
一片翼翼心,冰霜映西府。
凉秋九月朔,玉箫紫鸾舞。
惟昴昔孕萧,眉寿今颂鲁。
千载庆风云,色丝期衮补。
寿乔枢密。宋代。陈起。 明明我周王,四国文德抚。昭假天所监,时生仲山甫。训仪系力式,刚柔不茹吐。一片翼翼心,冰霜映西府。凉秋九月朔,玉箫紫鸾舞。惟昴昔孕萧,眉寿今颂鲁。千载庆风云,色丝期衮补。
云中有一士,冲默契希夷。五龙传睡法,双峰对茅茨。
忆昨宿瑶台,龙虎守坎离。二月酿松花,乘鸾吹参差。
囊中数丸药,不渴亦不饥。随分度世人,有缘即遇之。
暂为京国客,恐滞还山期。一鹤唳秋云,三秀明春芝。
愿从童子去,再拜称天师。
赠羽客还罗浮。明代。区大相。 云中有一士,冲默契希夷。五龙传睡法,双峰对茅茨。忆昨宿瑶台,龙虎守坎离。二月酿松花,乘鸾吹参差。囊中数丸药,不渴亦不饥。随分度世人,有缘即遇之。暂为京国客,恐滞还山期。一鹤唳秋云,三秀明春芝。愿从童子去,再拜称天师。
汀洲三月杨花飞,河鲀出水江鲚肥。
雨声翻作断肠曲,薄寒恋恋轻罗衣。
新愁压眉双碧聚,作意挽春春不住。
无情恨杀蜀帝魂,不劝归来劝归去。
春晚谣。宋代。蒋华子。 汀洲三月杨花飞,河鲀出水江鲚肥。雨声翻作断肠曲,薄寒恋恋轻罗衣。新愁压眉双碧聚,作意挽春春不住。无情恨杀蜀帝魂,不劝归来劝归去。
梵宫人定后,残夜寂无哗。铃语檐风细,帘钩山月斜。
翻经心自息,吟句手还叉。明发新桑下,茫茫三宿赊。
宿山寺。清代。张琼英。 梵宫人定后,残夜寂无哗。铃语檐风细,帘钩山月斜。翻经心自息,吟句手还叉。明发新桑下,茫茫三宿赊。
用智常恨耄,用决常恨早。
推毂天下士,诚心要倾倒。
海宇日清明,庙堂勤洒扫。
何为陈师道,白发三径草。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宋代。黄庭坚。 用智常恨耄,用决常恨早。推毂天下士,诚心要倾倒。海宇日清明,庙堂勤洒扫。何为陈师道,白发三径草。
朋来閒话旧,感叹到斜曛。联袂招新月,分途送暮云。
梅寒摇梦影,笔冻冷花纹。兴倦登楼矣,依刘今未闻。
感怀 其五。清代。沈光文。 朋来閒话旧,感叹到斜曛。联袂招新月,分途送暮云。梅寒摇梦影,笔冻冷花纹。兴倦登楼矣,依刘今未闻。
节旄淮畔脱秋风,忽跨鲸鱼上碧空。
华秀两跗当重露,文成五色在高桐。
江南又说衣冠盛,廷右仍瞻礼乐隆。
朝睍既升淮海见,瀌瀌雨雪自消融。
寄李公择郎中。宋代。秦观。 节旄淮畔脱秋风,忽跨鲸鱼上碧空。华秀两跗当重露,文成五色在高桐。江南又说衣冠盛,廷右仍瞻礼乐隆。朝睍既升淮海见,瀌瀌雨雪自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