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丛林一唾捐,收身微笑寄湖边。
此生直欲看山老,不住真为出世贤。
野屐懒穿双露脚,云裘嫌重右披肩。
人间万事都无著,独与风骚有爱缘。
承天元长老弃本寺寄净慈以诗戏之。宋代。强至。 城里丛林一唾捐,收身微笑寄湖边。此生直欲看山老,不住真为出世贤。野屐懒穿双露脚,云裘嫌重右披肩。人间万事都无著,独与风骚有爱缘。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练从水桂华见乡,雅称分供衲子床。
一段温和云共软,十分明洁月争光。
吟魂有梦圆春草,禅骨无因怯晓霜。
金帐绣衾皆业境,此中清趣最深长。
遗僧楮衾。宋代。徐集孙。 练从水桂华见乡,雅称分供衲子床。一段温和云共软,十分明洁月争光。吟魂有梦圆春草,禅骨无因怯晓霜。金帐绣衾皆业境,此中清趣最深长。
早年翰墨场,未见心已亲。笔底三峡流,胸次万卷春。
相从未淹时,欲别故恼人。敢赓老仙诗,索去不用频。
春尽日送闻人伯卿次家君韵。宋代。张孝祥。 早年翰墨场,未见心已亲。笔底三峡流,胸次万卷春。相从未淹时,欲别故恼人。敢赓老仙诗,索去不用频。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唐代。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汝无名高者,以见利贪叨。
汝无行实者,以取著名高。
行实尚非实,利名岂坚牢。
一朝投土窟,魂魄散逃逃。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宋代。王安石。 汝无名高者,以见利贪叨。汝无行实者,以取著名高。行实尚非实,利名岂坚牢。一朝投土窟,魂魄散逃逃。
几度登山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
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 其六。明代。释函可。 几度登山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
我忆平生下泽车,十年郎署愧鲇鱼。故园灯火空回首,准拟从君赋遂初。
王韬甫太常属题其太夫人秋灯课诗图 其四。清代。李希圣。 我忆平生下泽车,十年郎署愧鲇鱼。故园灯火空回首,准拟从君赋遂初。
已后儿曹疾走夸,分同杜叟客忠嘉。
白衣莫致有名物,青眼谩看无数花。
念我岂无岩壑暇,从君恐及簿书哗。
不唯孤负登临约,亦觉诗筒到眼赊。
蕃尝以闰九日约谢章二丈会南堂有事而止既欲。宋代。赵蕃。 已后儿曹疾走夸,分同杜叟客忠嘉。白衣莫致有名物,青眼谩看无数花。念我岂无岩壑暇,从君恐及簿书哗。不唯孤负登临约,亦觉诗筒到眼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