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王濬墓下作。唐代。李贺。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世上已经没有王濬,还听到有人传唱但畏水中龙。
墓草被烟雾笼罩日益枯萎,秋藜经霜后颜色愈红。
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随葬的青铜剑因锈蚀而烂断。
墓地周边已渐成农田,坟冢已被马鬣般的荒草所封盖。
菊花在雨露多时会茂盛繁发下垂,干枯的蓬草倒伏在荆棘丛生的路上。
略带涩味的松柏之香,王濬已死于南原,没有了风光。
王濬:字士治,恢廓有大志,平吴有功。卒,葬柏谷山。
阿童:王濬的小名。
水中龙:指王濬。
白草:草经霜而白。
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一作“黎”。
古书:指碑刻上的文字。黑石:墓石。
鱼鳞:形容耕地连接排列之状。
坟科:坟上的土块。一作坟斜。马鬣封:坟墓封土的一种形式。
南原:王濬的墓地所在。
朱自清《李贺年谱》认为此诗作于李贺北游潞州时。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吴企明《李贺集》认为此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
此诗为怀古之作。率领水军平定东吴的王濬,虽然逝去多年,但他的功业一直为后世人们所传颂。诗人来到他的墓地,所见一片荒凉。寒烟之中,衰草发白枯死。荆棘丛生,藜草红得凄惨。墓碑上的字迹,随着岁月的侵蚀,早已模糊不清。想必当日殉葬的青铜宝剑,恐怕都已经断裂。农民开垦的耕地,一天天逼近墓地。在这马鬣形的土封,在荒野中显得那样突兀。周遭枯萎的菊花,丛生的荆棘,更增添了几分悲凉。在松柏的芳香中,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兴尽当年句曲秋,却归罨画弄肩舟。
有时信脚来沙际,拾得残云补破裘。
题三茆郡道士云隐。宋代。陆游。 兴尽当年句曲秋,却归罨画弄肩舟。有时信脚来沙际,拾得残云补破裘。
忽破风尘梦,凄然感旧游。
山川来往处,生死别离愁。
沙雁青斜照,江豚黑上游。
乾坤汝南北,无限此生浮。
渡江望金焦忆往岁与商任叔陆伯玉游兹来陆归。明代。王叔承。 忽破风尘梦,凄然感旧游。山川来往处,生死别离愁。沙雁青斜照,江豚黑上游。乾坤汝南北,无限此生浮。
开国勋庸大,重城邸第宽。
枯杨映楼角,蔓草被墙端。
不见分香妾,空余斗鸭阑。
谁来悲孔雀,金翠羽毛残。
和赵员外良佐赵韩王故宅。宋代。梅尧臣。 开国勋庸大,重城邸第宽。枯杨映楼角,蔓草被墙端。不见分香妾,空余斗鸭阑。谁来悲孔雀,金翠羽毛残。
草堂高逈胜危楼,时节残阳向晚秋。
野色青黄禾半熟,云容黑白雨初收。
依依永巷闻村笛,隐隐长河认客舟。
正是诗家好风景,懒随前哲却悲愁。
秋霁草堂闲望。宋代。魏野。 草堂高逈胜危楼,时节残阳向晚秋。野色青黄禾半熟,云容黑白雨初收。依依永巷闻村笛,隐隐长河认客舟。正是诗家好风景,懒随前哲却悲愁。
昔我初至秦,使旨不到蜀。延首锦城春,千里寄孤目。
逮公今出峡,贱迹仍羁束。梦看使君船,翩翩转江曲。
西州去思者,何啻连万屋。攀辕犹弗还,我意岂能足。
所怜蜀人病,羸骨未生肉。公兮胡弗留,共与营糜粥。
自惟救护心,寝食对沟渎。回顾莫有助,此志亦单独。
公兮那得留,峡水峻而速。蚤去登堂庙,大作天下福。
病身鸡肋瘦,别恨容千斛。势须更勉强,渭上几一熟。
郡县减苛赋,廪廥贮馀粟。便当乞身归,径去友麋鹿。
寄别张子公尚书。宋代。郑刚中。 昔我初至秦,使旨不到蜀。延首锦城春,千里寄孤目。逮公今出峡,贱迹仍羁束。梦看使君船,翩翩转江曲。西州去思者,何啻连万屋。攀辕犹弗还,我意岂能足。所怜蜀人病,羸骨未生肉。公兮胡弗留,共与营糜粥。自惟救护心,寝食对沟渎。回顾莫有助,此志亦单独。公兮那得留,峡水峻而速。蚤去登堂庙,大作天下福。病身鸡肋瘦,别恨容千斛。势须更勉强,渭上几一熟。郡县减苛赋,廪廥贮馀粟。便当乞身归,径去友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