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二首

元夕二首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

译文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注释

虚庭:空空的庭院。

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重闱:父母居室。

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京。

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暑风泥雨遍城闉,多少无家太息人。亲为遗黎寻旧屋,绿萝坡上驻车轮。

()

嫩凉催读矮窗书,晓色初分恰雨余。

莫笑颓檐无活计,四边宝网挂真珠。

()

怀玉之山玉为峰,四面尽削金芙蓉。东风破碎瀑布落,有潭十八龙为宅。

山头草堂开者谁,斩木通道余心悲。白猿啸雨岩竹裂,石路上天风树吹。

我闻龙乃变化物,群然卧此龙何为。胡不滂沱惠下土,一洗四海无旌旗。

()

杜鹃一夜啼成血。声声只是伤春别。强起倚帘栊。关心数落红。

东风吹绿草。绿遍江南道。道上柳花飞。春归侬未归。

()

曾扣西来问翠微,经行驻步大慈悲。

当时投子如能荐,恶水重将更泼谁。

()

东人亦孔痗,饥馑接疮痍。兵后荒常必,黎馀旱易欺。

何臣容节矫,无地可民移。万里萧条客,分餐欲济谁。

()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