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

译文

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注释

梧桐影:词牌名。

“落日”:一作“明月”。

“秋风”:一作“西风”。

“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梧桐影·落日斜 创作背景

  此词为唐五代道士吕洞宾的作品。词作者,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八、《词林纪事》卷一引《竹坡诗话》均言系于京师大梁景德寺峨嵋院僧房间题壁词,词句略有差异。从全词所写秋景和所抒幽情看,显然是吕岩早期的作品。

参考资料:

1、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9-290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猜你喜欢

大隐留吴市,馀干问越田。象山皆教忍,学者更家传。

多士芝兰室,古人书画船。东亭重怀旧,诗满绿阴前。

()

溪凉供野放,机尽狎鸥群。风月怀元度,山川忆少文。

远峰明过雨,疏树泊归云。幽玩情何限,回桡夜已分。

()

坐听严更一再通,卓肩搜句夜虫同。

拜嘉烋作开囊锦,似为衰翁疗首风。

紫诰君宜步西掖,苍颜我欲隐东蒙。

鞬櫜文陈甘三舍,百胜将军正总戎。

()

年长始一男,心亦颇自娱。生来岁未周,奄然却归无。
裸送不以衣,瘗埋于中衢。乳母抱出门,所生亦随呼。
婴孩无哭仪,礼经不可逾。亲戚相问时,抑悲空叹吁。
襁褓在旧床,每见立踟蹰。静思益伤情,畏老为独夫。

()

副君坐飞观,城傍属大林。王门虽八达,露塔复千寻。

重栌出汉表,层栱冒云心。昆山雕润玉,丽水莹明金。

悬盘同露掌,垂凤似飞禽。月落檐西暗,日去柱东侵。

反流开睿属,搦翰动神襟。愿托牢舟反,长免爱河深。

()

骥称其德自孔氏,骥称率马本杨子。真龙论定古圣贤,万古凡马何曾比。

君不见呈材自天,西极擅美。见非一毛,行可千里。

破尘红,追电紫。秦关冀野得意时,一发万夫莫能止。

胡为乎伯乐杳然,九方已矣。牝牡骊黄,皮相尔尔。

顾影自惭伏枥号,蹉跎岁月伊胡底。一年颓废又一年,可怜困骥今若此。

骥乎骥乎命何如,老大竟堕盐车里。骥乎骥乎心莫悲,黄金台筑为谁始。

尔骨还售五百金,死后生前总一理。但能死后骨留香,赫赫生前枉如彼。

鹏不飞兮群鸟嗤,鹤不舞兮群鸡耻。得时炎附失时凉,世路悠悠本大抵。

纵然要作不平鸣,其奈肝胆向谁是。我今为作困骥歌,歌诗者权作知己。

知己夫物亦有然,是岂区区感恩已。闻歌肮脏嘶一声,昂昂又欲空群起。

()

襄毅秀弱冠,扬策振天路。中踬乃益习,晚柄谐所遇。

威伸七纵略,功成五月渡。壮心寄隐迹,坐惜齿龄暮。

()

唐梯徐点屧声娇,立定惊鸿脸晕潮。罗带乍松先色战,玉钗将堕最魂销。

关心恐被雏鬟觅,侧耳疑闻彩伴邀。欲去未能留不可,且申密约待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