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

译文

画船上的船夫捶着鼓催促着你启程,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是去还是留,真叫人难以抉择,此时西江的潮水将要平息。

江潮时常有,只是我俩从此便南北相隔。今天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

注释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捶鼓:擂鼓,击鼓。

把酒:端着酒

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樽:酒杯。

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创作背景

  宋英宗1065年,舒亶考中进士,舒亶在中进士后初任临海县尉,因擅杀不孝部属而辞官回乡,复起后调任审官院主簿。不久,他接受了一个任务,即出使西夏,划分宋夏疆界。这首词便是他在出使西夏之期所做。

参考资料:

1、诸葛忆兵.宋词品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5

  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临别依依,行者与送行者,相互留恋,却终于分离。“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送别者为行人设宴饯行,两人别离依依,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尽,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高楼把酒留君住”,船家已经“催人”了,而这边还在把酒“留”人。为人饯行,按说应该先写“高楼把酒留君住”,之所以倒装,正是为了强调分离时的紧迫感。一”催“一“留”将“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行者欲去不忍,欲住不能,正左右为难之时,江水就快平潮了,“西江潮欲平”一语包含了无数未尽之言。这两句妙就妙在不直接说是去是留,而是通过江潮涨平的景象来说明答案。江潮涨满之时正是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

  下片写别后的怀念。“知君何日同”,表现出难言的相思之情。“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这两句承上片“江潮”而来,说潮水有信,定时起落,而人一旦离去,两人便遥遥相隔再难相见。“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这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用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将送别之人心中的不舍之情和盘托出,尤为动人。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舒亶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猜你喜欢

楼上风生白羽,尊前笑出青春。破红展翠恰如今。把酒如何不饮。
绣幕灯深绿暗,画帘人语黄昏。晚云将雨不成阴。竹月风窗弄影。

()

缓辔踰双剑,行行蹑石棱。作千寻壁垒,为万祀依凭。

道德虽无取,江山粗可矜。回看城阙路,云叠树层层。

()

任教鸡鹜争糠秕,脱身一举三千里。如今直入凤凰池,口啄琅玕饮瑶水。

旧群流落在人閒,为趁稻粱飞不起。

()

醉后帘垂人寂静,梦馀香袅意萧骚。新诗莫与他人读,只恐西泠纸价高。

()

秋山晓若失,极睇但叆叆。旬日院圃中,不厌两相对。

今晨笋舆上,俶诡纷异态。始焉吐徐徐,玉互匡君带。

多罗与妙鬘,姽婳罥朝黛。五老乍见招,罗列拥幢盖。

白才萦须眉,青欻覆鲐背。顷刻嘘轮囷,一气六合内。

云将过扶摇,乃为此狡狯。何当乘旖旎,上叩紫金界。

帝命云中君,酌以霞浆瀣。庶几肤寸泽,八殥资灌溉。

行行指秀峰,清梵答松籁。

()

雨点鸣丛苇,云头冒远山。

儿曹出篱望,老子榜舟还。

润入园畦里,凉生窗户间。

秋阳方可畏,徙倚一开颜。

()

高下人家绕郡城,隔湖遥认笑谈声。黄庭阅罢无馀事,却倚朱栏看月生。

()

先皇神武真无敌,黄屋亲行度沙迹。彊梁骄虏合天诛,为一妇人亡一国。

天生丽质果何意,饮酪餐膻姿独异。教坊乐府那曾闻,挑拨随心成绝艺。

殊俗由来好色同,几邀专宠几兴戎。胡歌才听檀槽响,祸水旋教毳幕空。

索伦铁骑追风急,弃甲如山夜还袭。翔雁传将捷奏来,明驼载得红妆入。

理藩院里秋槐阴,作乐犹能操土音。至今此曲传中国,想见凄凉断绝心。

鲲弦历乱哀无主,蕃语侏离泪如雨。诏下金鸡许放回,始知圣德高千古。

君不见小白旗边诛惑商,楚释夏姬仍不祥。何如今日赤陵姐,得抱琵琶归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