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

译文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注释

滟滟:水面闪光的样子。

举棹:括号里的“举棹”“年少”,均为和声。

年少:指少年男子。信船流:任船随波逐流。

无端:无故,没来由。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船动湖光滟滟秋。”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短短一句话,便勾勒出一幅极富诗情画意的秋景图,用船动时“湖光滟滟”来显现秋色,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发生的感情故事,也必定是浪漫而动人的。以景衬情,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贪看年少信船流。”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贪看”二字,充分刻画了采莲女的情窦初开,大胆无羁。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无端隔水抛莲子。”“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这一抛莲子,实在是太大胆,不仅是人世间的礼法,连少女自己的矜持也不顾了。

  “遥被人知半日羞。”从“遥”字可知看到的人离她很远,并未有什么表现,更没有笑她,或许根本没看到,只是采莲女的猜测而已,而她却以为心事被窥破而娇羞满面,可见采莲女虽然大胆却终究逃不过女儿家怕羞的心理。作者笔触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悬念,让人玩味。当众少女和声再起时,可以想见,那是伴随着一片会心的欢笑的。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此词人物刻画生动形象,风格清新爽朗,音调和谐,和声作用精妙,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皇甫松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猜你喜欢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

积土山头偶一过,薰风生处绿阴多。尘中忽见湘南景,欲解朝衣挂薜萝。

()

我从万里游玉京,无心兴发如浮萍。忽然淹滞在山左,是梦非梦不能醒。

以此得交萧侍读,叶生座上尤聪明。口头三昧殊滑稽,曼倩无乃成虚名。

艺苑旧坛标赤帜,绘家新意开青冥。春气更浓冰欲坼,愁心万丈生南陌。

此意许我两人知,相看共作南中客。心切倚门成孝友,我苦空瓢则固陋。

优劣虽然道不同,以此相知真可久。为君起借主人杯,岂是区区斟寿酒。

()

据立大功非不智,复贪王爵似专愚。

造成四百年灾汉,才得安宁反受诛。

()

江上楼高暝树连,壮游空慨禹山川。

客中问醉当秋晚,梦里怀归在燕先。

水送流年遗楚恨,风吹残雪上吴颠。

几番谩附鳞鸿便,不若相依买去船。

()

昨梦深山杖短筇,羽人飞步亦相从。峰峦拔地九千仞,云雾搀天五鬣松。

觉后晨钟馀几席,起来啜粥数游踪。东南名胜何曾领,布袜青鞋枉自缝。

()

涧滨亭子有馀清,尽日泉流绕舍鸣。雨槛维舟投钓饵,风窗拂几汎琴声。

沙头白鸟寻常见,石角苍苔取次生。最忆考槃真乐趣,浩歌一曲濯尘缨。

()

秋风肃万物,百虫竞号鸣。蟪蛄最可怜,切切悲其生。

屣履步庭除,素月圆且明。玩之不可掇,渺焉忽西倾。

回身掩房闼,怆恍烦虑盈。太息以终宵,展转难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