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出自。清代。曹雪芹。的。香菱咏月·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不象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非银非水:不像银不似水。
窗:窗户。
玉盘:一轮玉盘。
梦醒:一梦醒来。
隔帘看:隔帘遥观。
这是香菱写的第二首咏月诗。
在这首诗的创作中,香菱菱牢牢记住黛玉的话:“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结果,“放开”倒是做到了,却又偏偏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穿凿”。诚如宝钗所评论的。“不像吟月诗了,月字底下添一‘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诗的首联首句:“非银非水映窗寒”,写的便是月色,并未真正切题。只有到了次句:“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进入咏月本意。这一句的“护玉盘”之喻,是较为形象生动的。然而这种比况并非始于香菱,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就已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只不过香菱在这里把它借用过来罢了。较之前诗“玉镜”、“冰盘”等词,这一借用显然要高明一些,表达的意思也就雅致一些。
诗的颌联以烘染的手法,用“淡淡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一清新素雅的语言,来状写柔和而湿润的月色,的确是颇具情韵的。但是由于写的是月色而非月轮,故仍不免又离开本题。诗的颈联同样有这种毛病,特别是这两句本应在意思上作一转折,才算符合律诗章法上的特点,但这一问题并未很好解决。“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仍紧紧沾滞于月色不放。这样,白粉之涂上台阶,轻霜之飘洒玉栏,虽然在形象上较为清晰,在诗境上也显得空灵而凄迷,但由于作者仍未能在寄情寓兴方面作深一层的拓展,因而诗的内容还不够深沉,意蕴还是不够醇厚。
诗的结联两句,是全诗的意思的总括,可这里只说得个西楼人物、夜色深沉、月轮高挂。显然,由于前面内容不够充实,故诗的结穴仍不免分乏无力。但因作者注意绾合开头所咏之月轮,因而从结构上看,全诗还算是首尾圆整的。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宋代。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十四方州富,三千战弩强。平生愧昭谏,独未讨朱梁。
咏史四绝句和晓沧四首 其四 钱镠。清代。丘逢甲。 十四方州富,三千战弩强。平生愧昭谏,独未讨朱梁。
此夜江边月,清光昨雨天。自知虽小待,曾不减高圆。
以往复何闷,今看岂足怜。老夫观否泰,起坐钓台边。
十六夜晴月朗复用韵。明代。庄昶。 此夜江边月,清光昨雨天。自知虽小待,曾不减高圆。以往复何闷,今看岂足怜。老夫观否泰,起坐钓台边。
河阳桃李开无数。待成春归去。小园几月忽惊飞,恨主人难驻。
雏莺乳燕愁悲语。道留君不住。愿君随处作东风,与群花为主。
贺圣朝。宋代。赵彦端。 河阳桃李开无数。待成春归去。小园几月忽惊飞,恨主人难驻。雏莺乳燕愁悲语。道留君不住。愿君随处作东风,与群花为主。
已览香山胜,还寻胜地眠。阴崖连户竹,疏磬出山烟。
月色缘阶上,泉声到枕边。夜来魂梦冷,身在白云巅。
宿来青轩。清代。戴亨。 已览香山胜,还寻胜地眠。阴崖连户竹,疏磬出山烟。月色缘阶上,泉声到枕边。夜来魂梦冷,身在白云巅。
骊珠不动小龙眠,井水无波玉镜鲜。携手与郎同一照,忽惊花发并头莲。
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九 龙泓漱玉。明代。徐熥。 骊珠不动小龙眠,井水无波玉镜鲜。携手与郎同一照,忽惊花发并头莲。
杰阁挥飞翠霭间,蓬莱元不在人寰。
绿围城郭千村水,青逼帘栊四面山。
华表鹤归辽海远,高台凤去夕阳间。
我来倚遍阑干月,云锁重门夜不关。
和毛宣尉蓬莱阁韵。元代。黄庚。 杰阁挥飞翠霭间,蓬莱元不在人寰。绿围城郭千村水,青逼帘栊四面山。华表鹤归辽海远,高台凤去夕阳间。我来倚遍阑干月,云锁重门夜不关。
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
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
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
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
避碍牢挂肘,冲泥轻下脚。
或荆棘兜挂,或屋檐拐抹。
或踏高直上,或照下稳踏。
斯须有不审,偾舆在目睫。
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
作诗告仆夫,审诸秋毫末。
识察既晓然,力行谨无忽。
出剑门后日履危径戏集轿兵方言。宋代。魏了翁。 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避碍牢挂肘,冲泥轻下脚。或荆棘兜挂,或屋檐拐抹。或踏高直上,或照下稳踏。斯须有不审,偾舆在目睫。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作诗告仆夫,审诸秋毫末。识察既晓然,力行谨无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