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纪映淮的《咏秋柳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

  这是女诗人纪映淮的一首咏物诗。

  首句写柳树所处的环境。清秋时节,几点寒鸦栖息在秦淮河边的柳树上,清凉澄澈的秋水在河中缓缓流淌,微泛波光,这些风物,点染出一派清冷萧瑟的气氛,对下句诗中秋柳的萧疏神态起了适切的陪衬作用。次句写女诗人此时的心情。秋季的柳树已不像春天那样生机蓬勃、婀娜多姿了。随着树叶黄落,秋柳已显得有些萧条稀疏,特别是眼前的秦淮柳只有稀稀落落的几行,就更令人增添萧疏之感了。“萧疏”二字,突现出秋柳的风神资质;而女诗人偏偏爱看秋柳这萧疏的神态,这不仅因为秋柳本身显示出一种与春柳迥异的清朗的美,而且也因为女诗人本身具有清高的气质和孤寂的心境,正是这种主客观的交融才使诗人产生了独特的美感。

  在前两句诗曲尽秋柳妙处的基础上,诗人在末两句又进一步抒写了内心的情思。春天时节,柳色青青,柔条依依,人们常折柳以表惜别之情,如今秋柳这般萧疏,它那衰黄的枝条显然已不可能系住离亲别友的游子行人了,可是,曾几何时,当柳树扬花吐絮,它曾撩起多少诗人才女的诗意啊!《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以飞絮比雪,应声成佳句,后世遂用“咏絮才、咏雪才、柳絮才、谢女才”等称扬工于吟诗的女子,或指其才华。此处女诗人反用此典,以雪比飞絮,“飞香”二字,又点化了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之句,显得更为凝练优美,使读者仿佛嗅到杨柳吐絮飞花时节的清香。显然,诗人是以谢女自况而又并不逊色的。无怪乎王士祯闻此诗,因作《秦淮杂诗》云:“十里秦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盖赏其风神也。

纪映淮

纪映淮(1617~1691?)明末清初女诗人。字冒绿,小字阿男,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纪映钟之妹,莒州杜李室,其夫抗清被戮,映淮守寡以终,著有《真冷堂词》。

猜你喜欢

北望屏前第一峰,禅林龛阁影重重。上方得见残径月,下界曾闻半碣钟。

石磴盘萝藏玉雁,云崖瀑水挂银龙。空门想像知无住,玄度还应问赤松。

()

指点邦人著眼看,鲁侯雩祭正玄端。

望来已见千山雨,此去那忧百谷乾。

高廪有期从{左禾右齐}敛,奔霆何处起龙蟠。

新诗得得书灵应,传与群公好纵观。

()

舆似鸡栖寄两竿,山程三月尚春寒。

麦曲吐穗初成实,梅子生仁已带酸。

买饭犹胜乞墦客,看耕僭学劝农官。

还家莫道虚怀袖,笋蕨随宜亦满盘。

()

绝顶天风闻粥鼓。红笠青鞋,小伴枯禅住。万点愁来如密雨。

和鸦飞满无人处。

六代离宫留寸础。玉砌雕阑,付与东流去。二水三山都易主。

斜阳尚恋前朝树。

()

两两珍禽渺渺溪,翠衿红掌净无泥。向阳眠处莎成毯,

蹋水飞时浪作梯。依倚雕梁轻社燕,抑扬金距笑晨鸡。

劝君细认渔翁意,莫遣縆罗误稳栖。

()

抚戈金城外。

解佩玉门中。

白马腾远雪。

苍松壮寒风。

临泾方辨渭。

安夷始和戎。

取禾广田北。

驱兽飞狐东。

新城多雉堞。

故市绝商工。

海西舟楫断。

云南烟雾通。

罄节畴盛德。

宣力照武功。

还饮渔阳水。

归转杜陵蓬。

()

提携二十载,羽翮已云飞。眼见乘骢出,惊闻旅衬归。

素行元不忝,夙愿竟都违。虽不多时别,能无涕泪挥。

()

面皮顽恶发须忪,磨墨元来也不中。

冷看他人书淡字,不知污得布裙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