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

译文

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江水滚滚,一片苍茫,独自更觉伤心悲凉。

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青山万里,我真是挂念你的一叶扁舟。

注释

重送:是指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裴郎中:不详何人,大致为诗人的朋友。二人同时被贬官。

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

暮江:日落时的江边。

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贬。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四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九里松株不断青,松风上发下泉声。

耳边为爱闻天籁,故约游韁缓缓行。

()

蒲阪首山青逶迤,黄帝鼎成龙胡垂。战且学仙事绝奇,茂陵刘郎始祝釐。

流传奕叶敦书诗,犹崇祀典敞云楣。妍娥无姅夕侍祠,金釭如虹掺手携。

望灵之来月出时,神光下属风帔帷。翩然而逝不可期,劳心悄兮煎蚖脂。

阴精沙麓祚始衰,效祥安得斋房芝。后代蛤彩莹琼肌,不照绿绨方底儿。

此镫行第人见之,细数瑶琴弹冰丝。铭字俨如沙画锥,内者啬夫椽丞令。

年是竟宁嗟已竟,制器尚象古示儆。随阳有序亦天性,铜花涵碧秋水净。

雅胜羊头与凤柄,夜凉可亲宜放郑。千年瓠史寄间评,君家自发短檠咏。

()

兰亭拓本得遗法,字体变化人莫窥。梭飞壁间势屈矫,剑出狱底光陆离。

可怜阙齧侵点画,铁网买断珊瑚枝。

()

郊外淩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

()

患难馀生二十年,一身孤苦百忧缠。文章昔谓古可到,踪迹今为人所怜。

憔悴形容勋业镜,归依空寂祖师禅。不孤虽有山公在,恐逐龙舒下九泉。

()

绣斧煌煌拥使舠,才名奕奕在中朝。甘泉词客河东赋,蓬岛仙人海上樵。

风振紫山迎驿骑,云开金斗见秋雕。澄清事业须公等,桂树淮南未易招。

()

玉貌能堪百感攻?两年不见欻成翁。囊来小册犹三绝,瓮有馀醪且一中。

瀛海即今谁乐土?江天何日不颠风。故山雨露清明近,等是孤儿痛转蓬。

()

便作词场看,吾犹薄邺城。可能雄后汉,宁许复西京。

乱瓦朝云色,哀弦夜月声。何如诸葛表,忠荩配阿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