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欧阳修的《别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

译文

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

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注释

别滁:告别滁州。

浓烂:形容鲜花灿烂。轻明:一作“轻盈”。

且:一作“只”。

离声:指别离歌曲。

别滁 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贬为滁州(州治在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庆历八年(1048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123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厚味何如淡味长,充庖不羡大官羊。老妻昨夜挑新菜,酿得黄齑满瓮香。

()

匹马天南作远征,谁言难破是愁城。酒兵先借三千万,听我中宵号角声。

()

宫蛙无时休,不知忧复乐。

夕晖半规黄,冉冉纳暮壑。

鸟栖松陨花,风下竹解箨。

南箕与北斗,磊磊贯缨络。

怀我邻邦友,贤义本不薄。

箕斗常相望,江含雾冥漠。

忽烹双鲤鱼,中有初夏作。

诗词清照眼,明月丽珠箔。

闲出句崛奇,芙蕖依绿蒻。

雄辨简色空,韩卢逐东郭。

终篇谈不二,自脱世缠缚。

此道久陆沉,喜公勤博约。

盈笼惠石芝,乌皮剥猿玃。

野人烹嘉蔬,回首葵苋恶。

劝盐珠未工,追呼联纆索。

闻君欲课最,岂有不龟药。

我民六万户,过半客栖泊。

棘端可沐猴,且愿观其削。

官符昼夜下,朝播责暮获。

射利者谁其,登陇弯繁弱。

昨闻数邦贡,曲礼赋三错。

恭惟廊庙上,献纳及新瘼。

绣衣城南来,免冠谢公怍。

归乘下泽车,绝意麒麟阁。

田园蒙帝力,仰以万寿酢。

公材横太阿,越砥敛霜锷。

智囊无遗漏,胆量包空廓。

行当治状闻,雄飞上碧落。

我材甚不长,有地愧盘礡。

平陆非距心,滕薛困公绰。

看人取卿相,妄意亦馋嚼。

终不作湘累,憔悴吟杜若。

一心思倾写,何时叩扃钥。

()

城南绝景半林端,城北荷塘十亩宽。

风月无尘频入座,江山吊古一凭栏。

瀛红浅露娇啼脸,绡翠轻颸醉倚干。

日暮对花吟不足,三翁步屧小桥看。

()

未尽孤撑力,风波却少回。江湖今日好,天地此帆开。

水静天平阁,山苍雪漫排。行藏应此老,真见仲尼来。

()

石根苍竹净晖晖,暖翠翻花遍羽衣。见说上林春似海,乘风好与凤凰飞。

()

闾阎扑地满尘湫,宫殿巍峨在上头。太息东交民巷过,森严刁斗起高楼。

()

帆带春风梦,鸥知远客心。

暮愁随雨做,逸兴与江深。

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

绝怜寒食烟,与子不同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