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译文

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

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

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回去了。

注释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

乔木:高大的树木。

垒垒:众多的,重重叠叠的。

尽是:都是。尽,皆也。

冥冥:昏晦的样子。

重泉:黄泉,九泉,是人死后的归处。江淹《杂体诗》:有美人归重泉。

萧萧:象声词,指雨声。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别院重门几许深,桃花结子柳成阴。也知春在荼蘼架,自是愁多懒重寻。

()

君今结束归何勇,我独栖迟去不能。

江水入冬犹浩荡,风帆逼负合骞腾。

相逢论事信徒尔,清坐矢心嗟未曾。

想得彭州退公后,夜窗重整照书灯。

()

黄菊摧残,霜寒云冷,村墟别有风情。白蘋红蓼,相映水痕清。

且喜时和盗息,是人家、仓廪丰盈。击社鼓,迎神答愿,儿女笑歌声。

茅堂开浊酒,橙苞剖密,芋乳堆璚。任相逢,简礼烂醉呼名。

爱杀人间真乐,休打算、宪府神京。推恩念,几时酬却,归伴草堂灵。

()

一梦龙蛇后,难寻博士星。所居城见月,仍用柏为庭。

白马车齐送,黄宫户永扃。松陵今夜客,恸哭入冥冥。

()

戏弄扁舟泊宅村,却寻三径筑茅墩。云边此意真谁解,剩作新诗与细论。

()

童年献赋在皇州,方寸思量君与侯。万事无成新白首,
两春虚掷对沧流。歌诗盛赋文星动,箫管新亭晦日游。
知己欲依何水部,乡人今正贱东丘。

()

冷榻眠无次,闲阶立不归。池花向影落,河雁带声飞。

水畔为渔父,城东即布衣。平生随分得,未觉此心非。

()

裙摺绿罗芳草,冠梁白玉芙蓉。次公筵上见山公。

红绶欲衔双凤。

已向冰奁约月,更来玉界乘风。凌波袜冷一尊同。

莫负彩舟凉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