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出自。唐代。沈如筠。的。闺怨二首·其一。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
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伏波营:“伏波”是将军的封号。此处用的原意:平乱的军队。
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正是这无限思念的愁绪搅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借助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愁多」,表明她感情复杂,不能尽言。正因为「愁多」,「梦」便不成;又因为「梦不成」,则愁绪更「多」。思妇「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了。她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戌守在南方边境。
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递进的分明。全诗四句可分为三层,首二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复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进一步由「愁」而转为写「解愁」,当然,这种幻想,显然是不能成为事实的。这三十层次的安排,就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睢阳万古一张巡,忠义传家有世臣。颜子伏膺当入室,潘郎望拜肯同尘。
围城已陷天犹晦,仗剑临危气益振。馀子邻邦尽曹李,偷生端作九泉人。
哀隆德守臣张确确浮休张舜民之弟尝为乌延帅幕独不廷谒童贯作诗吊之。宋代。滕茂实。 睢阳万古一张巡,忠义传家有世臣。颜子伏膺当入室,潘郎望拜肯同尘。围城已陷天犹晦,仗剑临危气益振。馀子邻邦尽曹李,偷生端作九泉人。
岭峤荔枝新。前岁曾逢旧使君。下足扶胥江上雨,南薰。
吹散蛮烟瘴海云。
去去幕中宾。恰及梅开寂寞滨。载酒随车应共赏,殷勤。
要识寒花别有春。
南乡子。元代。卢挚。 岭峤荔枝新。前岁曾逢旧使君。下足扶胥江上雨,南薰。吹散蛮烟瘴海云。去去幕中宾。恰及梅开寂寞滨。载酒随车应共赏,殷勤。要识寒花别有春。
沧波秋色远,一苇渡江东。别路风沙外,还山幻住中。
碧云诗欲拟,苍雪笔偏工。去矣成千里,椷书寄塞鸿。
送苍云上人还金陵。清代。李英。 沧波秋色远,一苇渡江东。别路风沙外,还山幻住中。碧云诗欲拟,苍雪笔偏工。去矣成千里,椷书寄塞鸿。
闲居无胜事,公干卧来心。门静秋风晚,人稀古巷深。
花疏篱菊色,叶减井梧阴。赖有斯文在,时时得强寻。
秋日疾中寄诸同志。唐代。李咸用。 闲居无胜事,公干卧来心。门静秋风晚,人稀古巷深。花疏篱菊色,叶减井梧阴。赖有斯文在,时时得强寻。
闭门有幸藏衰病,策杖无因奉俊游。绳缠筋骸方就枕,火烧皮骨正思秋。
览君健句如逢药,慰我孤怀胜凭楼。见说束装行未得,梦魂先到楚江头。
送至机。宋代。徐积。 闭门有幸藏衰病,策杖无因奉俊游。绳缠筋骸方就枕,火烧皮骨正思秋。览君健句如逢药,慰我孤怀胜凭楼。见说束装行未得,梦魂先到楚江头。
垂垂瘦萼泫微霜,剪剪纤英锁暗香。
金雀钗头金蛱蝶,春风傅得旧宫妆。
次韵汉卿舅腊梅。宋代。范成大。 垂垂瘦萼泫微霜,剪剪纤英锁暗香。金雀钗头金蛱蝶,春风傅得旧宫妆。
桂香蟾影雕栏折。喜已近、中秋节。凤箫轻按,鹿车双挽,偕隐风流高绝。
绿野林泉迥别。羡樊刘、并传仙诀。掌内珠光如月。
遍庭阶、芝芬兰茁。花间孟案,帘前莱綵,盛事一时誇说。
遥望玉楼琼阙。待携将、玄霜绛雪。
柳初新 寿张带三先生内君。清代。董俞。 桂香蟾影雕栏折。喜已近、中秋节。凤箫轻按,鹿车双挽,偕隐风流高绝。绿野林泉迥别。羡樊刘、并传仙诀。掌内珠光如月。遍庭阶、芝芬兰茁。花间孟案,帘前莱綵,盛事一时誇说。遥望玉楼琼阙。待携将、玄霜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