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两汉佚名的《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

译文

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

冷风皆已吹得凛冽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

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独宿于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夫君的容颜。

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

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

梦中良人归来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没有鸷鸟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着颈子远望寄意,聊以自遗。

只有倚门而倚立,低徊而无所见,内心感伤,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

凛凛:言寒气之甚。凛,寒也。云:语助词,“将”的意思。

蝼(lóu)蛄(gū):害虫,夜喜就灯光飞鸣,声如蚯蚓。夕:一作”多”。鸣悲:一作“悲鸣”。

率:大概的意思。一说都的意思。厉:猛烈。

锦衾(qīn):锦缎的被子。

同袍:犹“同衾”。古用于夫妻间的互称。

累:积累,增加。

容辉:犹言容颜。指下句的“良人”。

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尊称。惟古欢:犹言念旧情。惟,思也。古,故也。欢,指欢爱的情感。

枉驾:是说不惜委曲自己驾车而来。枉,屈也。惠:赐予的意思。绥:挽人上车的绳索。结婚时,丈夫驾着车去迎接妻子,把缓授给她,引她上去。

.常:一作“长”。巧笑:是妇女美的一种姿态,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这里是对丈夫亲昵的表示。

来:指”良人“的入梦。不须臾:没有一会儿。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重闱(wéi):犹言深闺。闱,闺门。

亮:信也。晨风:一作“鷐风”,即鸇鸟,飞得最为迅疾,最初见于《毛诗》,而《古诗十九首》亦屡见。

焉:怎么。

眄(miǎn)睐(lài):斜视,斜睨。适意:犹言遗怀。适,宽慰的意思。

引领:伸着颈子,凝神远望的形象。睎(xī):远望,眺望。

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沾:濡湿。扉(fēi):门扇。

参考资料:

1、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02-303

凛凛岁云暮 创作背景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一般认为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其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至于《凛凛岁云暮》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考证。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

2、萧 统.文选(套装共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343

  此诗凡二十句,支、微韵通押,一韵到底。诗分五节,每节四句,层次分明。

  第一层的四句从时序写起。岁既云暮,百虫非死即藏,故蝼蛄夜鸣而悲。凉风已厉,思妇以己度人,想到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丈夫)无御寒之衣。这四句完全是写实,一无虚笔。凉风之厉,蝼蛄之鸣,皆眼前所闻见之景,而言“率”者,到处皆然也。这儿天冷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该感到要过冬了,这是由此及彼。在写作上,诗人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不但突出了寒冷的到来,而且也由此想到远在他乡的漂泊不归的游子(丈夫)。

  然后第二节乃从游子联想到初婚之时,则由今及昔也。“锦衾遗洛浦”是活用洛水宓妃典故,指男女定情结婚;“同袍”出于《诗经·秦风·无衣》,原指同僚,旧说亦指夫妇。“锦衾”二句是说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离家远去。这是“思”的起因。至于良人何以远别,诗中虽未明言,但从“游子寒无衣”一句已可略窥端倪。在东汉末叶,不是求仕便是经商,乃一般游子之所以离乡北井之主因。可见良人之弃家远游亦自有其苦衷。朱筠《古诗十九首说》云:“至于同袍违我,累夜过宿,谁之过欤?”意谓这并非良人本意,他也不愿离家远行。惟游子之远行并非诗人所要表白的风客。

  自“独宿”以下乃入相思本题。正因为自己“独宿”而累经长夜,以见相别之久而相爱之深也(她一心惦记着他在外“寒无衣”,就是爱之深切的表现),故寄希望于“梦想见容辉”矣。这一句只是写主人公的主观愿望,到下一节才正式写梦境。

  第三节专写梦境。“惟”,思也;“古”,故也。故欢,旧日欢好。梦中的丈夫也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她在梦中见到他依稀仍是初来迎娶的样子。《礼记·婚义》:“降,出御归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又《郊特性》:“婿亲御授绥,亲之也。”“绥”是挽以登车的索子,“惠前绥”,指男子迎娶时把车绥亲处递到女子手里。“愿得”两句有点倒装的意思,“长巧笑”者,女为悦己者容的另一说法,意谓被丈夫迎娶携手同车而归,但愿此后长远过着快乐的日子,而这种快乐的日子乃是以女方取悦于良人赢得的。这是梦中景,却有现实生活为基础,盖新婚的经历对青年男女来说,长存于记忆中者总是十分美好的。可惜时至今日,已成为使人流连的梦境了。

  第四节语气接得突兀,有急转直下的味道,而所写却是主人公乍从梦境中醒来那种恍恍惚惚的感受,半嗔半诧,似寤不迷。意思说好梦不长,良人归来既没有停留多久(“不须臾”者,犹现代汉语之“没有多久”、“不一会儿”),更未在深闺中(所谓“重闱”)同自己亲昵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这时才憬然惊察,原是一梦,于是以无可奈何的语气慨叹道:“只恨自己没有晨风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追寻良人的踪迹。”这是百无聊赖之辞,殆从《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语意化出,妙在近于说梦话,实为神来之笔,而不得以通常之比兴语视之也。

  这是否一首怨诗,历来有所争议。若论诗中的思妇对“良人”的态度,与其说是“怨”,宁说因“思”极而成“梦”,更多的是“感伤”之情。当然,怨与伤相去不过一间,伤极亦即成怨。但汉代文人诗已接受“诗都”熏陶,此诗尤得温柔敦厚之旨,故此诗意虽忧伤之至而终不及于怨。这在《古诗十九首》中确是出类拔萃之作。

  前人对最末一节的前两句略有争议。据胡克家《文选考异》云:“六臣本校云:‘善(指李善注本)无此二句。’此或尤本校添。但依文义,恐不当有。”这两句不惟应当有,而且有承上启下之妙用,正自缺少不得。“适意”亦有二解,一种是适己之意。如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云:“眄睐以适意,犹言远望可以当归,无聊之极思也。”另一种是指适良人之意,如五臣吕延济及吴淇《选诗定论》之说大抵旨谓后者。此承上文“长巧笑”意,指梦中初见良俚的顾盼眼神,亦属总结上文之语。盖梦中既见良人,当然从眼波中流露了无限情思,希望使良人欢悦适意;不料稍留即逝,梦醒人杳,在自己神智渐渐恢复之后,只好“引领遥相睎”,大有“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的意思,写女子之由思极而梦,由暂梦而骤醒,不惟神情可掬,抑且层次分明。最终乃点出结局,只有“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了,而全诗至此亦摇曳而止,情韵不匮。这后四句实际是从眼神作文章,始而“眄睐”,继而“遥睎”,终于“垂涕”,短短四句,主人公感情的变化便跃然纸上,却又写得质朴自然,毫无矫饰。

猜你喜欢

恋恋江门愧尔曹,不离酒处见挥毫。等閒岁月抛铅椠,不卖声名到桔槔。

几个儿童供白发,一年灯火伴青袍。看花肯续春来约,莫待黄鹂辞碧稍。

()

秋山红叶重,烟树暮岩钟。水澹松玆郭,月生天柱峰。

人閒二南岳,江上六禅宗。怅望停车者,征途何所从。

()

暖笼双袖亸云鬟,绣出鸳鸯带笑看。侍女不须猜倦倚,玉纤冰冷怯针寒。

()

塞北平沙阔,黄河衮底流。

征帆才及岸,蛮狄一时收。

()

朝随六龙驾,远别黄金台。

万乘出都门,旭日净浮埃。

翠华正飞扬,玉辇从天回。

羽林罗猛士,夹道驰云雷。

回首望玉京,城阙何壮哉。

海水向东流,西山郁崔嵬。

上有五色云,垂辉映蓬莱。

壮游惬周览,欲去仍迟回。

策马天仗间,夙昔长追陪。

古来词翰臣,岂但邹与枚?至今百世下,声誉扬九垓。

()

光阴迅流矢,富贵等浮沤。昨日少年今白首,华构咫尺归荒丘。

人生贵适意,栖栖欲何求?肘印累累大如斗,不及介春堂上一杯酒。

可以消百虑,可以介眉寿。况有苍鸾白鹤翔坐隅,琼树照耀青芙渠。

洞庭云璈奏和响,双成玉佩鸣清虚。玉仙人,真吾侣,便须日日陪尊俎。

尽把西湖酿春酒,三万六千从此数。

()

洞府神仙此是家,麻姑曾驻五云车。

峰前三尺寒泉水,犹有白莲开旧花。

()

三星何光华,回光下烛黄门家。精灵在天光在地,化作人形与人类。

福星雍容丰且都,翩然骑鹤乘紫虚。禄星高冠盛华裾,浮云为驭鸾为车。

寿星古貌长骨颅,渥丹为颜雪鬓须。金縢玉轴藏秘符,下主人寿无沈瘉。

森然万象中,见此三丈夫。天高路远不可呼,三星三星真有无。

仙翁皎皎人中星,福禄而寿身康宁,俨如星辰在丹青。

问翁福,开金罍,坐华屋,儿孙纷纷如立竹。问翁禄,象简绯袍佩双玉。

人生五马贵亦足,况有天书照林谷。问翁寿,今几何,筋力强健头双皤。

人生七十古未多,翁今况是一纪过。三星在天,一星在堂,四星煌煌,为国之光。

下有文昌星,炳然居其傍。冠裳伟风度,云是黄门郎。

紫微垣高天咫尺,下照后土成祯祥。圣明在位世寿昌,翁百千岁长无疆。

年年愿授长生简,写我玉薤青琳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