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韦应物的《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

译文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注释

田家:农民。

卉(huì):草的总称。

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景:日光。

晏(yàn):晚。

犊(dú):小牛。

劬(qú):过分劳苦。

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

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惭(cán):羞愧。

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禄食(lù shí):俸禄。

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参考资料:

1、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82-184页

观田家 创作背景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

参考资料:

1、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82-184页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东海潮来月上弦,崆峒抚罢静诸天。西池一宴无消息,替管桃花五百年。

()

淡妆不扫蛾眉,为谁伫立羞明镜。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薄露初匀,纤尘不染,移根玉井。想飘然一叶,飕飕短发,中流卧、浮烟艇。

可惜瑶台路迥。抱凄凉、月中难认。相逢还是,冰壶浴罢,牙床酒醒。步袜空留,舞裳微褪,粉残香冷。望海山依约,时时梦想,素波千顷。

()

昨见文节桥亭砚,却思玉带生未见。悠悠人海人岂知,岂知信国砚在斯。

二公英灵亘天壤,相友相于日来往。二砚相望五百年,嘉会之礼无因缘。

得邀谢砚访文砚,是有鬼神非偶然。文山砚在叠山右,端州洵坚歙不后。

此几此几逢今辰,此堂此堂记春昼。炷香敬为双忠悲,再拜恭惟两丈寿。

丹心诗未题零丁,伯颜兵未趋皋亭。公方性豪厚奉己,砚亦务寡稀劳形。

转茶坂头初旅食,建阳市上罕交识。公祇麻衣哭向东,砚应黧面愁古北。

何荣何悴贞节同,见二砚不见二公。墨而拓铭即钟鼎,匣而分手仍萍蓬。

堂闲几净意缱绻,一片清气留虚空。

()

金榜星辰幕,瑶函海岳编。

受禧同汉室,登禅异秦年。

日抱龙旗转,天流羽盖旋。

扬雄老部从,白首赋《甘泉》。

()

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

池莲向暖。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

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

遥山在眼。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

()

昨荷缄书问起居,清风一箑意何如。报琼只有言相赠,灯火新凉好读书。

()

大司肃制度,鸿儒振英仪。生杀原异门,为猷视厥施。

峨冠巍堂上,巧笑芙蓉姿。狐心生暗鬼,耳闻佯不知。

膏梁媚妻妾,无赖充王师。白刃起如林,狗马用羁縻。

荣达信有命,叹息将奚为。

()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