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译文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注释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含箨(tuò):包有笋壳。箨:笋壳

书帙(zhì):书套。帙:包书的布套。

严郑公宅同咏竹 创作背景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与“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稻畦忽秀一枝莲,此刹重开岂偶然。吹盏幡风心不动,落残花雨法无边。

黄昏也肯烧猪待,白日能容醉酒眠。我是如来门外汉,不须参我赵州禅。

()

一年只有今宵月,尽上江楼独病眠。

寂寞竹窗闲不闭,夜深斜影到床前。

()

谁唤两车轮,送来客邸。欲不愁时又愁起。一般好景,柳媚花娇无比。

奈迷离泪眼,长如醉。

别日偏多,归期空拟。问何事迟迟至此。芙蓉屏下,负却几年罗绮。

玉箫空奏曲,人千里。

()

土润正溽暑,幽庭熠耀飞。陈荄未全脱,生气一何微。

风急光不灭,月明景共稀。蟏蛸与蟋蟀,时节伴依依。

()

东归青鸟报欢音,喜字回环寓意深。桃叶棹歌远隔水,灵芸辇路已标金。

新欢郑重三熏沐,旧事迷藏七纵擒。此夜云英应一笑,笑郎消渴到如今。

()

乡庐暗边尘,时移而事变。结屋漫逍遥,可想不可见。

()

春山淡冶如笑,风光鲜洁。梵阁斜盘碧磴,恰千点琼葩,珑珑才结。

花明玉净,小斗山窗莺语滑。怜少室、珠树轻分,天花无著姿清绝。

想只有、山间白月。还记省、鬘陀根节。谁伴深林清苦,只幽涧兰心,乱崖石发。

孤情绝照,古寺谁曾经浪折。半檐花,千嶂瀑,看煞难分别。

()

阊阖城西地如水,鸡鸣黄尘波浪起。

穷年一马望扶桑,东得省门身辄止。

簿书期会老纷纷,邂逅论心喜有君。

数日未多还舍我,相看愁思乱於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