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魏晋张华的《游侠篇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

译文

  风度翩翩的战国四公子,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成就了自己的贤达之名。那时龙争虎斗,战国七雄相互抗衡。但他们之所以成就自己的万古美名,多是依靠他们招徕的门下食客。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说服了楚王,楚国才出兵相救。春申君曾经游说秦王,才使楚国太子得以还楚。游侠之士真是贤明,但他们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我则与那些游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为师。

注释

四公子:指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

七国:指战国七雄。

纵横:指无拘无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孟尝”两句:指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

“信陵”两句: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

赵胜:即平原君。

诅:以福祸之言在神前相约定。

黄歇:指春申君。

荆:楚国别名。

老、彭:老子、彭祖。

  张华的诗风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他的《游侠篇》模仿曹植的《名都篇》,诗中赞赏游侠之士和战国四公子的贤明。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猜你喜欢

矻立应千载,传因海眼居。

蓬莱水清浅,曾不见敧倾。

()

客路春应尽,神州梦正长。云依天阙迥,山入海门苍。

风散牙樯乱,潮平玉镜张。江南回首莫,北固转微茫。

()

红叶飘萧秋后山,相望止在一溪间。老夫无用方安命,夫子何为蚤闭关。

世事不随歌吹乐,此身略与水云闲。经年不见宁相外,安在区区事往还。

()

绣毂香车入凤城,春风犹放半江晴。潮声归海鸟初下,一片伤心画不成。

()

可怜走马骑驴汉,岂有风光肯占伊。

只有三张最惆怅,下山回马尚迟迟。

小捷风流已俊才,便将红粉作金台。

明年未去池阳郡,更乞春时却重来。

()

曲埼茅屋两三家,返照垂虹隔断霞。风外叶声来似雨,莫嗔杨柳不藏鸦。

()

昆湖回望千岩隔,此去真成异乡客。一关中断界滇黔,关内晴云关外雪。

长路漫漫雨雪明,销魂不待断鸿声。驿楼镫火梅花夜,便有天涯万里情。

()

岩空一线天,烟云自回翔。穹碑屹千仞,奇幻不可量。

金石更轩豁,万木环苍苍。天风发清籁,倾耳聆瑶簧。

秋深霜树丹,纵目云锦张。金佛丈六身,青鸟栖其傍。

山僧未脱俗,法海空津梁。苦忆种茶处,徘徊闻古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