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魏晋张华的《游侠篇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

译文

  风度翩翩的战国四公子,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成就了自己的贤达之名。那时龙争虎斗,战国七雄相互抗衡。但他们之所以成就自己的万古美名,多是依靠他们招徕的门下食客。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说服了楚王,楚国才出兵相救。春申君曾经游说秦王,才使楚国太子得以还楚。游侠之士真是贤明,但他们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我则与那些游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为师。

注释

四公子:指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

七国:指战国七雄。

纵横:指无拘无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孟尝”两句:指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

“信陵”两句: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

赵胜:即平原君。

诅:以福祸之言在神前相约定。

黄歇:指春申君。

荆:楚国别名。

老、彭:老子、彭祖。

  张华的诗风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他的《游侠篇》模仿曹植的《名都篇》,诗中赞赏游侠之士和战国四公子的贤明。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猜你喜欢

昨岁使于越,今岁使汉阳。东南两驿堠,飞辔相追翔。

肥驿富盘餐,瘠驿窘刍豆。肥瘠虽不同,情状归一辏。

轩车自北来,侦骑却先回。头衔甚赫奕,牙爪何毰毸。

索增夫与马,应声连者者。供顿少或迟,箠楚辄交下。

悬吏自门东,罄折进红封。区区为寿意,愿得资先容。

前驱闻此言,始觉有颜色。下逮圉与庖,琐屑各有得。

银翅海鲨镵,丝窝岛燕衔。数缗罗一品,犀筋不三拈。

贿成乃得馈,车骑齐呼备。看踏锦茵升,私幸无咎恚。

亦有贤士夫,守分不敢逾。从人祇四五,俭薄如寒儒。

心此言下客,草草具杯炙。授舍不扫除,给马惟骨骼。

漏鼓下三挝,行人拂鞞靫。频呼祗候隶,相与醉倡家。

邮亭一老戍,漫应还徐步。问求缊火薪,答言无买处。

使客意如何,于吾则已多。无言催就道,王事敢蹉跎。

彼也宾岂知,此也主谁白。作歌陈两端,敬听愿凡百。

()

君有经纶志,今为廊庙材。风烟镇山在,竹树野堂开。

隐几浮苍霭,携书映紫苔。蹊涂茅塞久,烦与辟蒿莱。

()

污泥汩峻阪,狠石卧中路。睥睨无敢前,趑趄屡却顾。

长绳引篮舆,前挽后推去。吏士更叫号,作气欲飞度。

颠坠较分寸,商略营跬步。须臾气亦竭,一一汗如雨。

()

银烛煌煌半醉人,娇歌宛转动朱唇。
繁花落尽春风里,绣被郎官不负春。

()

曾向瑶池稳泛槎,眼看西母佩飞霞。

定分天地冲和气,来匹化侯富贵家。

熊胆课儿心苦淡,鱼轩锡命世荣华。

樽前何物堪为寿,笑指蟠桃几度花。

()

绿尽烧痕芳草遍。不暖不寒,切莫辜良宴。罨画屏风开羽扇。薄罗衫子仙衣练。

晚雨小池添水面。戏跃赪鳞,又向波心见。持酒伊听声宛转。樽前唱彻昭阳怨。

()

豪举当年气吐虹,即今憔悴一衰翁。

寄怀本自俗尘外,移病何妨寒雨中。

香暖候知银叶透,酒清看似玉船空。

故人吴蜀音尘断,安得相携一笑同。

()

郊行逢故旧,邀我到柴关。缓踏溪边路,同登雨后山。

竹泉烟冉冉,稻垄水潺潺。沙鹭飞仍下,园蜂去复还。

草间黄犊健,天际白云閒。林壑谁高卧,清风不可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