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怯,胆小怕事,无能,谓之 “懦弱”。

“弱”与 “强”相对,谓脆弱、弱小。为什么说 “懦”弱呢?

《说文·心部》: “愞 ( nuò) ,驽弱也。”段注: “此篆各本作懦……皆训弱也。……因形近或为懦。”

“懦”亦为弱。字从心 ( 忄) ,故表示内心弱,意即怯弱。所以,胆小、怯弱谓之 “懦弱”。 “懦弱”者无能,故有 “懦弱无能”之语。“懦夫”,即谓胆小怕事之人。

古人谓 “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礼记·祭义》) ,“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 《荀子·礼论》) ,这是深有道理的。只不过“强不犯弱”之 “弱”非谓 “懦弱”,乃指弱小、弱势群体,仅“弱”义有点联系; 而 “怠惰偷懦”之 “懦”,则指 “懦弱”, “偷懦”谓苟且偷安,苟避于事、懦弱畏事,像这样的话,那就必然危险了。

典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