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晋·王嘉《拾遗记》卷七:“ (魏) 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父名邺,为酂乡亭长,母陈氏,随邺舍于亭傍。居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夜绩,以麻蒿自照。灵芸年至十五,容貌绝世,邻中少年夜来窃窥,终不得见。咸熙元年,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咸熙”是魏元帝 (曹奂) 年号,当为元帝事。

【今译】 魏时有美女薛灵芸,常山人,她家境穷苦,每夜纺织。后谷习任常山太守,当时魏帝下令挑选民间美女进宫,谷习以千金财物赠给薛家,得到灵芸,献给魏帝。灵芸知道将与父母别离,天天哭泣不止。登车上路时,她用玉唾壶来接眼泪,唾壶顿时变为红色。离开常山,到达京城时,唾壶中的眼泪都凝结成血。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别离悲哭,泪尽泣血; 也泛指女子的眼泪。

【典形】 红泪、泪成血、灵芸泪、双泪红垂、啼红、玉壶悲、玉壶盛泪、飞红去时泪、落红如泪、两眼啼红、珠成血、泪珠红、红泪客、玉壶贮啼红。

【示例】

〔红泪〕 唐·柯宗《宫怨》:“红泪旋销倾国态,黄金谁为达相如。”

〔泪成血〕 唐·温庭筠《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灵芸泪〕 清·黄来《无题》:“袖积灵芸当日泪, 玉持雍伯异时。”

〔双泪红垂〕 宋·秦观《望海潮》之四:“早抱人娇咽,双泪红垂。画舸难停,翠帷轻别两依依。”

〔啼红〕宋·幼卿《卖花声》:“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玉壶悲〕 宋·钱惟演《宣曲》:“已障纨扇笑,犹捧玉壶悲。”

〔玉壶盛泪〕 宋·钱惟演《无题》:“纨扇寄情虽自洁,玉壶盛泪只凝红。”

典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