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压抑; “损”,减损。 “抑损”表示谦卑而不自满之意。此为文语,今少见用。
战国时期,齐国晏婴善于言辞,富于才智,出使楚国而立了大功,做了宰相。他的车夫,身材魁梧却少教养,他觉得人们尊敬晏婴,也会崇敬他,于是慢慢自满起来。不久,风言风语便传到车夫妻子的耳朵里。有天夜里,他妻子语重心长地劝他说道: “你是个八尺大汉,只不过是替人驾车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呢? 不要再那样对别人傲慢无礼了! 你要不自抑损,我就会离开这个家了!”后来,车夫醒悟了,“自抑损”,变得谦恭有礼了。晏婴得知事情的前后经过后,心里很高兴,举荐车夫当了大夫。
后来,便根据车夫 “自抑损”的故事形成 “抑损”一语,表示谦虚之意。事见司马迁 《史记·管晏列传》。
“抑损”亦作 “挹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鸿烈矣。”此即史书用例。句中 “挹损”即 “谦逊”之意; “鸿烈”谓 “大业”。